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以...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以下历程: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五个统筹”的发展理念,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判断我国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在东部地区逐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壮大若干城市群,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3%,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城镇化健康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照搬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模式,一味追求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缺少统筹规划,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贫民窟问题突出,住房、医疗和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1)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6分)

(2)“十二五”规划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要求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的思想方法的?(6分)

(3)部分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中的做法对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何唯物论启示?(6分)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人类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应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2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过程表明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1分) (2)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体现了城镇化的推进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2分)优化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体现了城镇化的推进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2分)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体现了城镇化的推进,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分) (3)①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2分)城镇化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一味追求城镇化的规模和速度。(1分)②坚持从实际出发,(2分)不能盲目照搬国外城镇化模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过程表明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2)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体现了城镇化的推进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优化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体现了城镇化的推进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体现了城镇化的推进,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对我们的启示可从按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角度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系统优化方法、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一切从实际出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我国的苏绣生产者创新意识不够,表现在各家产品图案基本雷同、款式基本一样,整体质量不高,且呈下坡趋势。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苏绣艺术的发展。为传承我国传统苏绣技艺,中国苏绣研究所以思维大于技巧的理念为指导,走传统刺绣与现代艺术、传统刺绣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之路,在各个时期成功探索和创作了一批批刺绣精品。同时,苏州市通过开办苏绣商城姑苏网上商城,将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零售模式进行创新性融合,让世界了解苏绣,让苏绣走向世界。

(1)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苏绣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的理论依据。(8分)

(2)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为我国苏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查看答案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要倾听人民的呼声、回应人民的期待。而我们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材料二:“中国梦”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似锦前程,各地区积极行动奋力谱写中国梦的地方篇章。我国云南省地处边陲,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地区根据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实践证明,这一战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怎样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8分)

(2)分析说明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4分)

 

查看答案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康德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他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并由此提出著名的观点:“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康德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但是又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康德是唯心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8分)

(2)如何理解康德所说的哲学与科学的关系。(4分)

 

查看答案

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这是因为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B.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C.新事物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总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