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康德说:“...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康德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他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并由此提出著名的观点:“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康德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但是又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康德是唯心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8分)

(2)如何理解康德所说的哲学与科学的关系。(4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1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1分) 康德认为人在构造现实世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2分)康德认为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2分) (2)②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体现了这一点。(2分)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体现了这一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康德认为人在构造现实世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 考点:本题考查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这是因为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B.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C.新事物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总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查看答案

下列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又体现了发展观的是

①飞矢不动  ②一箭双雕          ③吐故纳新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都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这表明

A.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                 B.数量变化的运动就是发展

C.发展就是产生新事物的运动           D.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

 

查看答案

近年来全球有数十亿蜂群死亡,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收成。研究发现,导致蜂群大量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为增产而滥用杀虫剂是主要原因。使用杀虫剂本来是为农作物增产,但结果事与愿违。从联系的观点看,上述事例表明

A.离开正确认识的指导,实践的目的将无法实现   

B.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人的实践活动不能改变事物原有的联系         

D.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建立新的联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