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各地不断遭到“雾霾”侵袭,“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应对雾霾 保护生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认识问题 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灭绝。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对我国生态问题的看法。(6分)
分析问题 针对当前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危害区域性大气环境,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十条措施,涉及严控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等。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唯物史观依据。(8分)
解决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各地纷纷颁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了更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达成社会公众的期盼。
(3)请结合材料,为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理由。(4分)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电子购物日趋流行。有人在对传统商城和网购市场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网购市场必将完全替代传统商城。”理由是,首先网购作为新兴事物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传统商城市场份额逐步减少,2012年我国网购交易规模达到1.3万亿,比2011年增长68%;其次网络购物有价格低、购物成本低、不受时间限制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哲理评析上述观点的合理之处与片面性。(12分)
入选2012年十大流行语的“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社会犹如列车,需要正能量的驱动才能安全前行。而正能量的创造与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
事例一 “车主,对不起,请联系我”——扬州市一名中学生,骑车不小心碰擦了停放在路边的小轿车,欲赔偿,等候车主未果,便主动留下联系纸条,被人们誉为“诚信中学生”。
事例二 “光盘行动”进校园——近来我省许多学校积极参与团省委组织的“校园光盘联盟”活动,同学们纷纷践行“我节约我光荣,剩菜剩饭要打包”。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简述个人的“微贡献”对社会进步的作用。(6分)
(2)请结合材料,说明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在“微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6分)
2013年11月,万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回顾党的历届三中全会,每一次全会都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作出重要决议,推动我国的改革事业大踏步向前迈进。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十三届三中全会强调在进行价格改革的同时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相互配套的全面改革;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从历次三中全会中心议题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方式的认识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而不断发展、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必将会引领我国改革事业走向崭新的阶段。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历届三中全会通过相关决议的哲学依据。(6分)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变化演进的认识?(6分)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失去双臂,却用双脚弹出生命音符的刘伟的颁奖词是: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做一个物质、精神都富有的人
B.要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去铸就人生
C.要追求摆脱他人与社会的“个人奋斗”
D.要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同学们给右图所示的公益广告草拟了几个主题,其中最贴切的是

A.促进系统优化,实现污水净化
B.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
C.事物都在变化、发展,要有创新思维
D.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做到科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