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首次月球探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了太空行走、“神舟十号”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都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努力的成果。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也再次证明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有人说,飞船变轨、航天员出仓等都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人类还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1)试说明“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的哲学依据。(8分)

(2)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不是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为什么?(8分)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或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4分) ②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4分) (2)不可以。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神州七号”的成功变轨,不是改变规律,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结果。(8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生可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或尊重客观规律的角度说明;“攻坚克难、勇于超越”学生可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角度展开说明;“创新精神”学生可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角度展开说明。 (2)本题要求学生回答人类是否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及原因。从设问中看,本题的切口较小,直接考查学生对规律及其客观性原理的理解与记忆。本题的回答是否定的,至于原因,学生可从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等角度展开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发展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35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8分)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有何启示?(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21世纪,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蓝天不蓝”。其主要原因有:机动车大量增多,尾气排放量加大;城市建设工程众多,工地扬尘严重;企业生产扩大,燃煤废气排放加剧,等等。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02年,南京市政府作出决策,启动“绿色南京工程”。7年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进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轻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理,实行封闭施工,控制地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燃烧自动控制技术,提高燃烧效率等。南京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南京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12分)

 

查看答案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代名言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B、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没有量变就没有发展

C、任何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查看答案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分析指出,“小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变暖逆转”等颇为吸引眼球的词语,会使人误解气候变化的真相。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12年欧洲寒气袭人,同属北半球、尚处冬季的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却连日出现反常高温。如果看北美的天气,恐怕人们只会想到全球气候变暖。上述气候变化说明 

A. 人们不可能真正认识自然界                   B. 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 人类不可能认识自然界                       D. 自然界的变化无规律可循

 

查看答案

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融合               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