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跨越50年的时空,雷锋精神历久弥新。长期以来,某校坚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实践证明,这一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之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公德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这说明文化
①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能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有关专家认为,衡量我们国家强大不强大,不只是有几颗核弹,不仅是GDP的排名,还要看不断前进的、最吸引人的文化是不是在中国。以上观点
A.认为文化感召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因素
B.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C.看到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D.承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分) 2013年4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致词中多次强调和平与对话的原则,是普世共同发展价值。普世价值具有普世性,多元文化和自由是普世价值的基本要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和平、正义皆属之,它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
历史上,中国拥有天下大同梦。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在新的时代,世界需要中国梦,因为中国模式正在丰富普世价值内涵。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受到以中国崛起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严重冲击,导致“中国威胁论”之滥觞。
现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方制度、文化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破除“中国威胁论”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实现“再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即尊重和表达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展示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阐述如何看待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梦”。
(8分)我国动画从上世纪存二十年代起步,新中国成立以来,致力于“探索民族风格之路”。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国外媒体评论说“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但是此后,我国动画制作逐步下滑。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我国要加快发展动漫产业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