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材料一: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6月26日顺利回归地球。“神舟十号”的载人航天飞行将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应用阶段。
材料二:从1999年到2013年,神舟系列的十艘飞船在人类太空中留下了十个扎实的脚印,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
宇宙探索过程 |
发射目的 |
|
“神舟一号” |
样品:考核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
|
“神舟二号” |
成型:在飞船上进行微重力环境下的各项实验 |
|
“神舟三号” |
载人:搭载模拟人 |
|
“神舟四号” |
低温:验证低温对发射的影响,解决前三次发射中发现的有毒气体超标、太空辐射问题 |
|
“神舟五号” |
圆梦:载人飞行,对前四次飞行获得的数据进行验证 |
|
“神舟六号” |
筋斗:进行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
|
“神舟七号” |
出舱:进行出舱活动实验,掌握出舱技术 |
|
“神舟八号” |
天吻:进行交会对接实验 |
|
“神舟九号” |
人控对接:实现人控交会对接,实现“四个首次” |
|
“神舟十号” |
天空授课:进行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进行短暂的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 |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和认识论角度,简要分析我国宇宙探索历程。
(12分)A地现有100万亩竹林,该地采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生态修复等手段,注重生态保护,开展科学的竹林经营。
穿·竹——用高科技手段,采用一系列复杂工艺提炼竹纤维,经过纺丝制成棉状的新型纺织纤维,抗紫外线能力是棉类服装的400多倍。
喝·竹——从竹叶中提取的天然抗氧化剂竹叶黄酮是食品行业和保健品行业的一大“宝”。
游·竹——大竹海年迎游客500万,旅游收入每年都以40%以上的速度快速递增。
A地生产的竹产品涉及板材、竹纤维、工艺产品、医药食品等七大系列3 000余个品种。一支成品竹的原始价值15元,经过深加工,能产生60多元的附加值。竹产业总值达到108亿元,GDP(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30%,竹产业为本地居民年平均增收6000余元。
A地是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做好“一根翠竹”功课的?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从哲学基本派别角度看,材料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简要分析其基本主张。(12分)
(2)根据材料,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10分)
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
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地指导实践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①获得真理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②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