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

(1)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4分)

(2)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6分)

 

(1)这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他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①既不能一概不留也不能全部抛弃,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提出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吸收,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②对于中国的传统习俗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的加以改造和剔除。③ 对于西方传统习俗要充分吸收其有益的成果,要用海纳百川的气魄,平等的交流,相互借鉴,在学习和借鉴中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共同特性,和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1)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而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提出糟粕”批判的继承,古为今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先后之分。既不能一概不留也不能全部抛弃,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的加以改造和剔除,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待外来文化,应注重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其原则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共同特性,和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不同特色的文化好似各种不同的美食,经过人们的调制,最终形成带有新的风味、新的特质的文化。因此,“只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

 

查看答案

某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两个角度,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12分)

 

查看答案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

A.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查看答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网络谣言也在滋生蔓延,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其危害不容小视。这启示我们

A.文化选择要坚持多元化   B.文化发展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C.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文化发展需要弘扬主旋律

 

查看答案

对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下列古语中,体现两者关系的有

①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②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也难也

③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④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