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庄子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精神绝对自由...

庄子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精神绝对自由为人生目的,并提出了“见独”、“坐忘”、“心斋”和由技进道的修养方法,做到精神专注、心思凝聚、心无所知,无已、丧我、虚静,使心灵达到恬静而自由的境界。这从一个侧面证实(  )

①人的精神超越物的束缚才能获得绝对自由          

②人们只有摆脱社会制度约才能获得真正自由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人们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①项中的观点否认了意识依赖于物质,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特征,故③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②④两项符合题意主旨,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②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③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④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哲学思想的光辉。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①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③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就会事与愿违  

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

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的提出过程告诉我们(  )

①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

③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     

④新事物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