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A 【解析】 试题分析:和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社会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从社会实践出发认识社会,坚持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由此可见,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坚持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不一定能坚持唯物辩证历史观,故③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④项属于唯物辩证历史观的内容,而不是坚持唯物辩证历史观的依据,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

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的提出过程告诉我们(  )

①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

③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     

④新事物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在宁夏,曾几何时,过度开荒,过度放牧,是这块土地上的常态。深陷贫困的人们希望通过向自然界索取来摆脱贫困,而这种方式没有带来富裕,反而陷入贫困---开荒----生态破坏----贫困蔓延的恶性循环。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宁夏人终于认识到,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他们开始大规模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沙漠面积减少,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

(1)上述材料说明了《生活与哲学》的哪些道理?(8分)

(2)我们从上述材料中应得到什么哲学启示?(4分)

 

查看答案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客观现实的问题,为此,国家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实际情况是,“100人创业,95人死掉或受伤,只有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走过去”。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广受争议。对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的进取精神令人钦佩,即使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要做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忽略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或者一味地抛弃过去人们创业中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或者一味地信赖于人们过去的经验走不出传统的圈子。因而出现创业不创新,创业难成功的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大学生创业容易遭遇失败和挫折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也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