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流入城市,缓解城市中粮食供求矛盾和城镇住房、交通、就医的压力,中国在1958年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 伴随着户籍不同带来的城乡“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不同地区户籍附带的教育、医疗、就业福利等户籍歧视现象的出现,人们认识到原有的户籍制度设计存在许多不足。有些专家提出应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城市户口,但福建、广东地区等试点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口背后附带的利益差别,户籍改革将是一纸空谈。为了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人们对户籍改革的思考在不断深入。
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人们对我国户籍制度的认识过程。(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力争在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依托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农业方面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在全区率先实行禁牧休牧轮牧,坚持不懈地减少农牧民、转移农牧民、致富农牧民,生态建设摆脱了恶化—治理—再恶化—再治理的困扰,创造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的多赢局面。鄂尔多斯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家统计局的测评结果中,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市第28位。
鄂尔多斯市的发展是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统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代关系的。(8分)
下边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完成的
B.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C.意识能动性是人们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
D.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
“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有多种正确的认识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