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让中低收入群体实现“住有所居”,是各级党委...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让中低收入群体实现“住有所居”,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承诺,2012年哈尔滨市开工各类保障房38964套,开工率106.6%;竣工51511套,竣工率100%,使主城区1.7万户居民喜迁新居。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哈尔滨从“住有所居”到“安居乐业”的大跨越――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一号民生工程”中圆了自己的“安居梦”。作为民生“一号工程”,2013年哈尔滨市将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计划开工25423套,力争开工33850套,竣工32624套。

材料二:2013年10月29日,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哈市政府关于保障性住房政府投入及绩效情况的报告,并就该方面工作进行专题询问。人大代表围绕哈市保障性政府投入、管理情况等事先向社会征集的热点问题展开询问,哈市建委、住房、国土、财政、审计等多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一一解答。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哈尔滨市委应如何搞好“一号民生工程”?(9分)

(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上述活动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9分)

 

(1)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分),促进哈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一号民生工程”的实现奠定经济基础(1分)。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分),把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分),切实实现人民的安居梦。③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3分),保障“一号民生工程”圆满完成。④发挥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1分),调动一切力量搞好保障房建设。⑤加强党的自身建设(1分),自觉接受监督,把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2)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1分),人大是我国权力机关,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行使人大部分权力。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哈市政府关于保障性住房政府投入及绩效情况的报告(1分),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监督权(1分)。③人大代表是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委员们围绕哈市保障性政府投入、管理情况等展开询问(1分),人大代表行使了质询权(1分)。④人大代表事先向社会征集有关热点问题是贯彻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1分),体现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的职责(1分)。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1分),政府要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哈市政府就保障性住房等问题向人大报告,哈市建委、住房、国土、财政、审计等多部门负责人就委员们的询问进行一一解答(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考查政党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考生要调动相关知识,政党的知识包括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考生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及党的自身建设的角度加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2)本题涉及了人大常委会,要求回答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的道理。回答体现型的主观试题,最关键的是找准关键词和关键信息,然后结和知识点进行分析。材料中涉及人大常委会,所以考生首先要回答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回答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听取相关报告体现了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进行询问体现了人大代表的质询权;另外人大与政府的关系方面,也体现了我国政权组织的原则,即民主集中制。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党的建设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治理环境已刻不容缓,但近期W市一些企业超标排放工业废水,部分居民乱扔乱倒生活垃圾,加之煤烟和汽车尾气造成的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积扩大,水污染严重,群众呼声强烈。为此,该市政府广泛征求民意,迅速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并指示法院对造成重大污染的企业法人代表绳之以法,同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评价该市政府的行为。(12分)

 

查看答案

2012年,一股正能量在国内和国际得到传递。年末,习近平总书记一句“新形势下,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的话,向世界阐释了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的信心和善意。客观上讲,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有利于

①释放正能量,通过“对话”彻底消除威胁和平因素  

②传递正能量,打破“国强必霸”模式促进世界和平  

③提升正能量,坚持“合作共赢”思路实现共同发展   

④积累正能量,实施“韬光养晦”策略缔结战略同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看有关中国问题的报道,当然主要是国际舆论所关注的一些问题,大概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担心中国经济能不能够持续发展;还有一个是担心中国发展起来会不会恃强称霸。这两种疑问我认为都可以打消。”以下可以作为打消这些疑问的理论依据有

①当今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②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④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决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公共外交越来越受到各国普遍关注。右图反映了公共外交的范围和模式。由图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满分5 manfen5.com

①政府外交是对外国政府,公共外交则包括外国公众

②公共外交增加了本国公众政治参与的民主权利

③公共外交将成为发展国际关系的主渠道

④公共外交通过多层次交流宣传赢得外国公众的理解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年将坚持在钓鱼岛海域的常态化巡航执法,并继续对南海我管辖海域巡航,深入开展200海里大陆架划界重大问题研究。如果就此写一篇新闻稿,你认为最恰当的标题是

A.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B.宣示主权,加强管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C.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努力解决国际争端

D.勇于担当,展示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