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 17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丝绸之路”开辞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便利通道...

( 17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丝绸之路”开辞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便利通道,也培育了连绵不断的欧亚经济合作带。而如今的新丝绸之路一头连着繁荣的东亚经济圈,另一头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但在中国——中亚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凹陷带,是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塌陷最为严重的地带,该地带能否振兴,并顺利联结东亚径济圈,不仅攸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向西开发战略的成败,亦成为决定欧亚大陆地缘经济发展前途的重要一环。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其视为外交优先方向。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那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发展“五通”,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城大合作,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丈化发展。这一构想得到了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

(1)结合材料,运用“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与中亚各国在“丝绷之路经济带”共同愿景的建设上体现的具体内容。(8分)

(2)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阐述中国和中亚各国领导人积极推动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理由。(9分)

 

(1)①从国际关系的主体上看,中国与中亚各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气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 分) ②从国际关系的内容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主要体现的是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 (2 分)③从国际关系的形式上着,“丝绷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中国和中亚各国在该区域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 2 分)④从国际关系的决定上看,建设“丝绷之路经济带”越由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决定的。(2分)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中国和中亚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3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和中亚地区之间的经济带是整个丝绷之路经济带中最为落后的地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带动中国和中亚各国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也符合当今时代主题。(3 分)③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和中亚各国共同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增强各国综合国力。( 3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习总书记推动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进行考查。 (1)本问考查的角度既具有综合性,又具有基础性。考生在回答该问时,要结合教材对国际关系的知识进行归纳。归纳时可以从国际关系主体的角度、国际关系内容的角度、国际关系的形式的角度、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与中亚各国在“丝绷之路经济带”共同愿景从主体上看体现的是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从内容上看,体现的是经济文化的关系;从形式上看,体现的是合作的关系;从决定因素看,说明各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2)考生在回答本问时,要申请设问的知识范围是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考生首先可以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的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和中亚各国存在着广泛的共同的利益。其次考生可以从当今时代的主题的角度分析说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做出的正确抉择;可以从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的角度分析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各国综合国力; 考点:本题考查了国际关系的相关知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严重困境。一些领城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呈现恶化态势,突出表现在不同行业间利润率差距过大,尤其是竞争性制造业与金融、房地产、资源垄断性行业之间的利润率差距不断加大。以银行和房地产为例,2009年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是工业行业利润率的2倍。银行业2011年的利润率更是工业行业利润率的4一5倍。到 2012年,工业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了6 .1%。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金融资本过度虚拟化会引发各种形式的危机,给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带来威胁。

材料二  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目前我国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在中国等国家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也提出了“再工业化”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美国的“再工业化”其本质是要重塑美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继续保持全球经济霸权。在传统产业领域,我国的经济结构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同质性本来就比较高,加上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我国实体经济将面临更多的“同质竞争”。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实体经济目前困境产生的原因。 ( 6 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实体经济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领域的“同质竞争”。( 6 分)

 

查看答案

 ( 2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每年 10 月中下旬开始,雾霾天气进入多发阶段。从历史角度看,雾霾等大气污染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而产生的,导致雾霾天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首先,工业生产,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它们排放的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次,居民生活,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其然烧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破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最后是交通运输,以非清洁能源为主的烧煤或石油为动力来源的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运输工具,特别是城市家用小汽车的急剧增长,它们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材料二  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产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城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为切实改善空气质童,9月10日国务院公开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 37号)。计划要求,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城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从政府、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角度简要谈谈如何才能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预防和减少雾霾天气的产生。(13分)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国务院公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理由。(10分)

 

查看答案

2013年10月10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第16 次东盟与中日韩(10 + 3)领导人会议时表示,中方将同东盟国家一道,继续妥善处理南海问题,共同维护好南海的和平稳定。这表明

① 中国拥有对南海区域的主权和管辖权

②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④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中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工作,尤其高度重视藏文古籍的抢救和保护。2013年7月12 日,《中华大典· 藏文卷》编工作在北京正式启动,该工作计划用 15 年时间,出版从吐蕃时期至西藏和平解放前(1951年)的藏文文献典籍。这

①保障了藏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② 有利于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③ 表明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④ 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实际情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民族自治 B.区域自治 C.自治机关 D.自治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