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在削减碳排放的过程中,公众消费对碳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且公众消费导致的碳排放...

在削减碳排放的过程中,公众消费对碳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且公众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总量和比重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公众已经成为碳排放的一个主要群体。引导公众转向低碳消费行为模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了当今重要课题。这说明

①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 消费是连接生产和再生产的纽带和动力

③ 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④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引导公众转向低碳消费行为模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了当今重要课题”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故题肢④正确。同时也能说明公众消费是连接生产和再生产的纽带和动力,故题肢②正确;材料说明的是消费的重要性;而题肢①③强调的是生产的重要性,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受禽流感影响,浙江省禽类市场需求大幅下滑,“菜篮子”消费结构转向水产和鲜菜等其他副食品,导致近期蔬菜和水产品价格快速上扬,带鱼价格比3月份上涨超一成;菠菜、大白菜、青椒价格分别上涨达50%以上。这一经济现象说明

①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相关商品的影响      

② 需求影响价格

③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④ 价格影响需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关于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② 价值尺度职能可由一般商品代替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由货币来执行

③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④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都连接着商品交换中的买卖两个阶段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8分)“十二五”期间各省立足文化产业发展,助推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材料一   安徽省确定2013年为“文化体制改革巩固拓展年”。安徽省政府要求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评办法。文化行政部门要适应文化发展新形势,推动由主要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促进工作重心由主要管理直属单位转到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行政执法队伍调整归并,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从体制上解决多头多层执法、管理缺位越位等问题。

材料二    为建设生态安徽,安徽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构筑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网络公共平台,倾听民声民意,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材料三    创新社会管理,共建活力中国,共享和谐社会。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会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须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经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1)请你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为安徽省各级政府巩固拓展文化体制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8 分)

(2)根据材料,说明在建设生态安徽问题上政府应怎样科学民主决策?(8分)

(3)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T市进行上述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阶段

时间

增长阶段

要内容

驱动因素

主导产业

1770年以前

“起飞”前阶段

开发自然资源

资源投入

农业

1770—1870年

早期经济增长

机器替代手工

资本投入

重、化工业

1870—1970年

现代经济增长

效率提高

技术进步

与服务一体化的制造业及农业

1970年以后

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改造国民经济

信息化

渗透到各产业的信息通信产业

 

   材料二    国际上,先有美国金融危机,后有欧债危机,现有叙利亚动荡。国外有舆论认为,目前中国物价高企,房地产泡沫膨胀,社会矛盾多发,是出现危机的下一个“倒霉蛋”。面对复杂的形势,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关注企业发展的质量,关注弱势群体,稳中求进,毅然走上了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大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    近年,我国“农民荒”现象越来越严重。所谓“农民荒”,就是从事种植业的合格劳动者(农民)的供给大幅减少。我国现在进城务工人员超过2.4亿,目前转移出去的几乎都是农村劳动力中的“精英”。“农民荒”的蝴蝶效应:许多欠发达乡村在换届选举中都遇到或多或少的后备干部不足的问题;农民的利益、民主权利受到损害;我国每年丢荒的耕地有近3000万亩,农田水利设施找不到人维护修整,新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迟迟无法进行;新观念和新技术的推广在农村失去渠道,农村的科技创新能力几乎归零……。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处于什么样的阶段。(5分)

(2)结合材料二,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生产环节角度,请你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建议。(10分)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提出建议。(9分)

 

查看答案

“先看病后付费”制度是卫生部在2013年全面推行的一项医疗保险制度。原来看病自己先垫付,现在是医院垫付,病人看完病只交自己的那部分,其余由医保支付给医院。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正在进行先行试点。这一制度

①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           ②体现了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③印证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④实现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