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①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
②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③合肥至北京的高铁开通,合肥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可能下降
④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为主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
从早期的牲畜、布匹、贝壳,到后来的贵金属金银,都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这些物品
①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②都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都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 ④其本质都是货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6年—2011年上半年我国城乡文化消费统计图表

材料二: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过低的经济原因。(9分)
(2)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分析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某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13年要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巩固完善已出台的民生政策,继续兴办一批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更有尊严。全省新增财力的七成投向民生,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4.8%。
(1)运用社会历史观知识,分析说明该省政府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做法的正确性。(10分)
(2)说明该省政府的上述做法所体现的政治生活的道理。(7分)
近期,改革成为中国民众的焦点关切。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各个社会利益阶层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
①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④辩证否定就是要创新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