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口2025年将突破...

(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口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老龄化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给老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并且老年人权益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对1996年制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了全面修改,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新老法)正式施行。

材料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把“常回家看看父母”写进了法律。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要,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与探亲休假的权利。

    针对“常回家看看父母”这一点,打工者甲:法律真能让我带薪休假、帮我买到春节回家的火车票,我一定常回家,打工者乙:谁不想幸福,不想父母妻儿?如果在落后的家乡能找到工作谁还出来打拼,打工者丙:谁听不出老爸“家里都好”的谎言?但为了给老板“好好工作”,平时也只好打个电话报平安了。

(1)根据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过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9分)

(2)结合材料二,用科学发展观阐述国家应如何破解材料所反映的老年人生存困境?(8分)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权益保障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修改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对老龄事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应用,是对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探索。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全国人大常委会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体现。(9分) (2)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国家要不断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改善交通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国家无论是制定法律还是采取其他措施都要以能够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以人为本,使人人、家家幸福;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搞好宣传教育、社会保障、严格执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国家要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美好、协力共进的幸福中国。(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知识限定较为明确,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即包括唯物论和认识论,但还需要针对题中法律的修改进行进一步的定位具体知识点。从唯物论角度出发认识法律的修改,即意识的改变,基本理论就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认识论角度出发,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对法律进行修改完善,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另外从法律的修改看,正确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体现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科学发展观,题目类型措施类。由于本题仅涉及一个知识点,就需要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展开进行表述,即包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然后结合老年人生存困境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措施类题目的语言表述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科学发展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年12月2日,我国实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中国首个月球车登陆月球进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此次探月成功将开启我国航天的新篇章,中国将是继美俄之后,人类第三个在月球实施探测器成功软着陆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远程遥感通讯控制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最关键的是,所有的技术,都是中国自主研发。

    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广大航天工作者以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不断攻坚克难的结果,每次成功发射是研制人员对数万计的环节进行“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结果。

    目前我国已选择2000多项航天技术运用于小到百姓餐桌大到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年产生1200多亿元的效益,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的航天精神,将激发更多中华儿女的正能量,使中国梦早日成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嫦娥三号”登月成功的政治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实现中国梦?(7分)

材料二  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展是硬道理,在自豪中国航天创造一个个奇迹的同时,必须清醒正视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经济发面: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8分)

 

查看答案

有西方经济学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的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成“逆相关”,重大基础性科技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这种现象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查看答案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这句话说明了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D.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的发生

 

查看答案

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礁岛群的蚊虫控制专家正在等待联邦政府的批准,释放数十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生化蚊子”,以阻止登革热病在该地的传播。

科学家称,他们计划释放的全部是不叮咬人类的雄性蚊子,这数十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雄性蚊子与野外的雌蚊进行交配,将先天缺陷遗传给后代,数代之内携带病毒的埃及伊蚊有望被根除,而且不会在自然生态系统内部引发巨大连锁反应。这说明

①实践活动有客观物质性的特点  ②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③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