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3年5月15日是第23个全国助残日,此次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帮扶贫困残疾人...

2013年5月15日是第23个全国助残日,此次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帮扶贫困残疾人”。此次全国助残日强调了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这说明 (   )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C.在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D.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A 【解析】 试题分析:国家对残疾人的帮扶,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体现了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能够真正的得以实现,具有真实性,A正确;人民民主具有阶级性,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材料没有体现专政,故BD与题意不符;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敌对分子,C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10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指责美国政府监听其手机。“9•11”事件以后,美国出台了爱国主义法案。美国国民被政府说服,接受了为反恐安全可以牺牲部分个人隐私和个人权利这样的逻辑。自10月21日法国《世界报》引述斯诺登情报,曝光美国国安局曾截获德国境内7030万通电话。材料主要说明是(    )

A.美、德两国统治阶级相同利益一致

B.美、德两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性质相同

C.美国政府依法行政,尊重人权

D.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材料二 2013年10月19日《羊城晚报》报道,连续两天,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正在起草中的《广东省信访条例》,召开了两场座谈会,一场是与学者、立法专家的座谈,一场是与有上访经历的基层群众“面对面”。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最大限度听取群众意见,体现人大的开门立法、民主立法。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阐明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9分)

(2)材料二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什么途径?公民应如何确保有序的政治参与?(6分)

(3)结合材料二谈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为什么要最大限度听取群众意见,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11分)

 

查看答案

(29分)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指明了总的方向。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在摸石过河中把握规律,在统筹规划中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材料二  如果说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使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从改革中受益;那么现在和将来,改革的利益格局会有更大调整,更多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抓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一突破口,简政放权,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1)请运用系统优化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10分) 

(2)分析说明未来改革的利益格局“更多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收益增加”的经济学意义。(10分)

(3) 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9)

 

查看答案

(23分)材料一  继微博之后,微信这一新兴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新平台,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指尖上的政民对话”。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5月底,全国开通的政务微信总量已达1400多个。百姓通过微信表达呼声,政府通过微信听民意。

材料二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论坛、BBS 、微信”等自媒体及时传播信息,即时互动,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但自媒体在汇聚民智的同时,也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特别造谣诽谤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

(1)结合材料, 从公民与政府任选一角度,谈谈如何有效营造正确的网络舆论? (8分)并说明畅通与拓宽网络民意表达的意义。(6分)

(2)结合材料,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为政府正确对待网络民意提出方法论建议。(9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  针对社会事业长期发展滞后,民生领域“欠账”多的实际,近几年来,我国财政逐步转向“民生”财政,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2012年尤其在社保和就业方面支出最多。在相关领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既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中央财政部也将会逐年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通过改善民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观点,分析近几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方向转变的必要性。(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