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那本书?男:是苏有朋的新歌,对吗?这对小青年的对话反映了
①不同的人思维方式肯定不同 ②我国存在严重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危机
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④必须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中国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赢得世界殊荣,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中国籍作家。这说明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大众文化始终发挥着导向和示范作用
2013年2月19日“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罗阳等人被评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他们或大爱无疆散播无限温情,或爱岗敬业做出突出贡献,或百善孝为先,推动时代进步,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这说明
①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大众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某县文体中心精彩呈现。佳节时刻,象征着团圆的明月高高挂在夜空中,海内外同胞团圆的情怀也随着月光洒向神州大地。民族节日是
A.民族精神的火炬 B.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民族的凝固的艺术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各种文化活动目不暇接,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2013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美国
B.2013年6月,日美再举行联合军演,规模创新高
C.2013年江苏省财政厅拨款2.6亿元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D.2013年4月21日,扬州举行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14分)城市精神是历史的积淀,时代的强音。目前,全国很多城市正在积极提炼和践行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
材料一 城市精神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植根历史,基于现实,呼应时代,与城市的客观环境相符合,与城市的外部形象相协调,与城市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城市精神综合凝聚了城市自身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等诸多因素,是对这些因素的高度提炼与准确概括,既彰显城市个性,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又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1)结合材料一,分析城市精神提炼过程中主要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6分)
材料二 某省著名企业弘扬“诚信、自强、和谐、创新”的城市精神,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利义兼顾,诚信不欺,重视节能减排,依法纳税,积极捐助慈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才能提高竞争力。”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