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3年2月19日“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罗阳等人被评...

2013年2月19日“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罗阳等人被评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他们或大爱无疆散播无限温情,或爱岗敬业做出突出贡献,或百善孝为先,推动时代进步,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这说明

①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大众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C 【解析】 试题分析: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①错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推动时代进步,体现了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故②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经过央视这一大众传媒为人们所熟知,体现了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③入选;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故④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县文体中心精彩呈现。佳节时刻,象征着团圆的明月高高挂在夜空中,海内外同胞团圆的情怀也随着月光洒向神州大地。民族节日是

A.民族精神的火炬                    B.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民族的凝固的艺术

 

查看答案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各种文化活动目不暇接,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2013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美国

B.2013年6月,日美再举行联合军演,规模创新高

C.2013年江苏省财政厅拨款2.6亿元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D.2013年4月21日,扬州举行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查看答案

(14分)城市精神是历史的积淀,时代的强音。目前,全国很多城市正在积极提炼和践行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

材料一  城市精神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植根历史,基于现实,呼应时代,与城市的客观环境相符合,与城市的外部形象相协调,与城市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城市精神综合凝聚了城市自身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等诸多因素,是对这些因素的高度提炼与准确概括,既彰显城市个性,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又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1)结合材料一,分析城市精神提炼过程中主要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6分)

材料二  某省著名企业弘扬“诚信、自强、和谐、创新”的城市精神,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利义兼顾,诚信不欺,重视节能减排,依法纳税,积极捐助慈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才能提高竞争力。”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8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中横向箭头显示的是一种房价上涨的过程,纵向箭头显示的是针对过程中各环节,相应采取的调控手段。

满分5 manfen5.com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采用的措施哪一个是正确的?(答序号即可)(2分)

材料二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电器件,是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新型固态冷光源。LED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启动时间短、结构牢固、体积小、美化生活等七大优点,被人们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目前我国国内LED及相关产业的企业总数突破3000家,但规模以上的企业很少,只有100多家,而且分布不合理,上中游呈现寡头竞争的态势,下游行业竞争激烈。目前国内芯片厂商生产的芯片质量普遍与国外差距很大,尤其亮度、光效这两个参数。中国大陆高质量的外延片、芯片生产能力很弱,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约10年的差距。

(2)结合材料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的角度,请你为我国发展LED产业提合理化建议。(8分)

 

查看答案

(26分)高三某班同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甲组同学从网上查找资料,发现许多国家经济发展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见图10),同时获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技术进步、居民环境质量需求升级等是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

(1)图10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说明降低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如何对“拐点”尽快到来起促进作用的。(12分)

2013年,我国多个地方遭遇雾霾天气,乙组同学认为持续的雾霾折射出我们与美丽中国的距离,经过调查,发现解释雾霾天气必须改变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等。

(2)结合材料,说明解释雾霾天气的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8分)

丙组同学认为,尽管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环境污染“拐点”不会自然到来,需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治理污染。倡议同学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关注绿色未来;从自己做起,自觉树立绿色消费观,共建共享低碳新生活。

(3)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中国。(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