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2013年某国生产一件W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每件W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4元,甲企业生产一件W商品所花费的时间为1.5小时。如果甲企业2013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2013年销售一件W商品的价格是
A.7元 B.10元 C.14元 D.21元
2013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延续走高。10月18日为6.1372,较前一交易日继续上涨59个基点,创下了汇改来新高。对这一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降低了美国企业在我国投资的吸引力
②中国居民赴美旅游可购买更多的服务
③提高了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的竞争力
④用同样数量人民币进口的美国商品更少了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有研究显示,中国网络消费者数量达到1.45亿人,名列全球第二位。到2015年,中国的网络消费者数量将激增至3.29亿人,市场价值将突破2万亿元,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网上购物
①丰富了商品交换的形式和手段 ②方便了消费者购物并减少了现金使用
③一定能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 ④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娱乐方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8分)世界华商盛会,齐聚蓉城,投资四川,四川走向世界。成都市某校高三学生以“走向世界的四川,走向世界的成都”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其中三个学习小组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收集的材料和探讨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同学: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助推四川经济发展】当前,劳动者就业难;收入与其付出相比;农民工得不到城市人的同等待遇,到老了没有保障;在劳动者更多的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中,随时被炒鱿鱼的担心,劳动保护不足,强制加班、拖欠薪水等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依然存在。只有坚持公平正义,让每个劳动者公平分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请你为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第二组同学:
【增强企业竞争力,让世界了解四川】同学们去调查了我国空调行业竞争力最强的格力电器,发现了有许多值得四川企业借鉴的:格力电器把自主创新打造成一把“金钥匙”,开启“中国创造”的大门,在全球化方面走出了一条格力特色的道路:
一是坚持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战略。只有当格力的产品在当地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才会去考虑建工厂。二是坚持通过领先科技和优质产品打动国外的消费者。创造绿色环保的高科技产品,用产品质量打造品牌美誉度。三是坚持在发展中国家建厂要展现社会责任。在全球空调企业中首次提出“变频空调一年免费包换”的承诺。四是坚持全球布局,整合优势资源配置。企业经营依存于全球市场,并逐步建立整合全球科技资源的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格力电器在“走出去”方面的经验对四川企业打造“四川创造”品牌的启示。(10分)
第三组同学:
【筑巢引凤,美丽成都】随着成都经济的发展,气候也发现了很大的变化,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成都不时会遇这样的情况:浓浓雾霾遮蔽美丽的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研究其中的原因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3)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成都市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建设美丽成都。(8分)
(24分)统筹区域,缩小收入差距,增加收入,扩大内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十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图3
(1)分析图3所示的经济信息。(3分)
材料二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外向度高,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东部各地纷纷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受益于产业转移、政策倾斜等因素,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步伐加快,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为稳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中西部地区应如何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9分)
材料三 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高人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通过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带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增加居民收入的必要性。(12分)
2013年3月18日,“中国企业在非洲——合作、创新、共赢”论坛在北京举行。近年来,中国对非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200亿美元,将来有可能替代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表明( )
①发展中非贸易能使我国最大限度地追求贸易顺差
②中非贸易增长为双方经济提供了更广阔发展空间
③中非经济互补性强,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增长发展
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