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大江南北,与此同时,“舌尖上的浪费”成为 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话题一 莫让“盛宴”成“剩宴”
我们有“舌尖上的中国”,其实更有“舌尖上的浪费”。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触目惊心,令人心痛。央视报道,中国餐饮业每年要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对于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而言,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奢侈浪费。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为应对“舌尖上的浪费”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话題二 严禁“公权”变“特权”
泛泛给每个中国人强扣一顶浪费粮食的帽子,是不公平的,公款吃喝才是浪费的大头。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首先要拿公权开刀,堵住公款消费的通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既是对社会公共财富的节约,也是对人民群众劳动成果的尊重。
(2)请你从党和政府的角度谈谈如何“把权力关进笼子里”?(12分)
2013年7月31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在北京举行的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引导每个出境旅游公民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这一强调是基于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②④ B.①④ C.②③ D. ①③
理解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制过程,而总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因为,在“理解”的过程中,历史文化占有了我们,我们也创造了新的历史文化。这说明了(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 ②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也是人的主体
③人有主观能动性,文化也有主观能动性 ④人的思维活动其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①④
“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生产力”,这一观点说明
A.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B.文化塑造人生
C.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 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每逢遇到重大灾害,社会各界就会纷纷加入到救灾和爱心捐助活动中来,化爱心为行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爱心捐助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在东盟区域外的国家中,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①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②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
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
④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