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8分)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吹响了建设“美好乡村”的号角。某校时政兴趣小组以“美好...

(28分)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吹响了建设“美好乡村”的号角。某校时政兴趣小组以“美好乡村,美在哪里”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美好乡村 .生态宜居村庄美

 

内容

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中心村道路、电力、供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学生

争论

同学甲:建设生态宜居村庄要靠政府。

同学乙:建设生态宜居村庄要靠群众。

美好乡村·兴业富民生活美

内容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产业水平大幅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老师

点评

    建设美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建设美好乡村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造福千万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论证两同学观点的合理性。(12分)

(2)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兴业富民生活美的现实经济意义,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知识,分析美好乡村建设中兴业与富民的关系。(16分)

 

(1)甲同学:①我国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②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③我国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建设服务型政府。乙同学: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生态宜居村庄建设需要群众积极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③需要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每点各2分) (2)现实经济意义: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未来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2分)② 兴业与富民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农业产业为改善农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改善农民生活是发展农业产业的根本目的,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4分)③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应坚持全面地看问题,把兴业与富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的知识限定比较开放,只要求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考生在回答本问题的时要注意的本题属于辨析类的解答题,但是本题不需要辨析,只需要分析说明两种观点的合理性即可。首先针对甲同学的“建设生态宜居村庄要靠政府“的观点,我们可以结合政府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首先从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的角度说明,其次可以从政府的职能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建设生态宜居村庄是政府应有的责任。再次我们可以从政府要科学民主决策,建设服务性政府的角度进行分析。针对乙同学的观点,我们可以首先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我们可以从生态宜居村庄建设需要群众积极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三我们可以从公民的政治参与的角度分析说明,需要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即可。 (2)本题有两问,考生在回答经济生活部分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问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语言组织时要落脚在“有利于”,同时按照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原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根据“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产业水平大幅提升” 可知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知有利于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未来收入预期,扩大消费;当然这样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考生在回答哲学生活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知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其次设问的指向是分析美好乡村建设中兴业与富民的关系。因此考生在作答时,首先要明确兴业与富民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次对立很明显,关键要具体的说明二者怎么统一的。最后我们可以分析说明在二者关系问题上,我们应坚持全面地看待问题,把兴业与富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对立统一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分)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增强文化自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聚焦经济增长我”为主题,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收集到如下信息,请你参与讨论。

信息一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领导多次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应片面追求GDP,将来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一个中速增长期,很难长久保持两位数,但是只要保持住7%的增长,到2020年实现小康就完全有可能。2013年我国的经济工作,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信息二  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但随着消费主义的日渐盛行,强调消费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同学们一致认同,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需要人们对勤俭节约有新的认识。同学们主张,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1)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2013年的经济工作怎样做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地发展”。(8分)并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8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同学们主张“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9分)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1月1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指导意见》指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通过转让、出租等方式依法进行流转,用于工业、商业、旅游和农民住宅小区建设,未来还将建设统一的城乡土地交易市场。这些改革精神很好地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涉及土地改革的精神。此外,安徽省政府还将进一步充分调研,尊重农民的意愿,并从政策层面做更细致的安排。

材料二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央农村政策的基石。新的土地改革政策不仅明确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样的政策指向会逐渐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步伐。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认识。(8分)

(2)对于新的土地改革政策,安徽省政府还将进一步充分调研,尊重农民的意愿,并从政策层面做更细致的安排,体现了政府权力行使的哪些知识。(9分)

(3)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分析安徽省新的土地改革政策举措。(8分)

 

查看答案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在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决策。党作出这一决策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意识要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B.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复杂的各种形式的矛盾

C.意识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D.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查看答案

航天员王亚平于2013年6月20日进行太空授课,讲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等物理知识,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从哲学上看,太空授课的意义是

A.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自然科学为科学探索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C.航天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们认识客体的能力

D.科学精神是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矛盾的关键

 

查看答案

菜根谭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③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