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属于有利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经济措施是:
①降低过剩行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市场需求量
②强化需求升级导向,促进产能结构优化
③严格要素供给和投资管理,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过剩行业劳动生产率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国务院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违法违规建设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监管不力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这是国务院:
A.坚持依法行政,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体现
B.审慎行使权力,完善决策问责制度体现
C.参与民主监督,减少地方政府工作失误的体现
D.贯彻民主集中制,提高中央政府威信的体现
杭州、宁波等地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的“土地换股权”模式得到有关部门、专家肯定。“土地换股权”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产生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②产生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④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3年10月,北京、广州、天津、武汉等地多家银行都暂停房贷业务,一些银行虽未停贷,但也纷纷取消利率优惠甚至上浮利率,房贷的审批流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长。“金九银十”遭遇“房贷荒”。造成我国当前“房贷荒”的现实原因是
①我国居民存款意愿减弱,导致银行的存款余额减少
②央行限制房贷的比例,加剧了银行房贷额度的紧张
③央行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限制了银行的信贷规模
④商业银行优化贷款结构,选择更高利润的投放领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智能手机价格(P)与需求量(Q)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中的A向B方向移动时,传统手机需求量增加
B.需求量由Qa向Qb移动时,智能手机企业的利润增加
C.价格由Pa向Pb移动时,充电设备需求量上升
D.价格由Pa向Pb移动时,处于买方市场
(24分)近年来,中国经济正遭遇周期性回落及经济转型的叠加压力,“长三角”等以外向型企业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首当其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专家认为,经济转型这根主线必须牢牢把握,这是发展到特定阶段必然要跨越的,如果不顺势调整,不愿痛苦转型,不尽快扭转高投入、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等,只想“忍一忍、挺一挺”,就会延误时机,愿望落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长三角”地区怎样加快实现经济转型提出建议。(12分)
材料二 宁波一家打火机生产企业——宁波新海通过与30多家企业重组成立了电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实行专业化生产;加强技术创新,研制出了带CR装置的打火机,成功突破了欧美各国的技术壁垒,目前,“新海”已经有3款产品在美国申请专利成功,另2款在欧盟也即将取得专利证。同时该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有利政策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占有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该企业的做法对“长三角”地区的企业走出困境、扩大开放有何启示?(12分)
(2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地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4分)
材料二 2013年我国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该地政府充分利用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对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有何作用?(12分)
材料三 2013年9月29日,美国参、众两院由于未就“为奥巴马医保法案提供资金开支”达成共识,当地时间10月1日到来前数分钟,白宫下令联邦各机构暂时关闭。从根本上讲,这是美国政府预算危机或者说是美国政府将在10月17日达到法定债务上限的预演。这使世界人民在反思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中国模式”。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学常识》知识,谈谈建设我们的“中国模式”时应如何正确对待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6分)
材料四 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实现,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将更加和谐和充满活力,将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4)斯密的财富理论对我国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