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到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关键阶段。越是这个时候越...

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到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关键阶段。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强化责任意识,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始终从严要求,防止各种形式的“偷工减料”。要将教育实践活动这个“大厦”保质保量地建设下去,就必须坚决防止“偷工减料”现象的出现。因为一点点松懈的心理,一点点麻木的行为,都可能成为毁掉千里之堤的“蚁穴”。整治不良作风,犹如逆水行舟,只要稍微松一点劲,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时值年终岁末,更要保持良好的热情干劲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一鼓作气、一以贯之地把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实抓好。要紧紧抓住最后冲刺的机会,做出科学合理安排,确保取得决定性成果。

(1)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是什么?(12分)

(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有一点点松懈,要一鼓作气、一以贯之地抓紧抓实抓好”,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有关知识的?(8分)

 

(1)问题:中国共产党在自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分)、先进性建设(1分)、纯洁性建设(1分),体现了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造福人民的责任意识。(1分) 依据: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性质决定了必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分)②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分)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坚持为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2分)⑤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体现。(2分)⑥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分) (2)①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1分)一点点松懈积累多了,可能会使党彻底地脱离群众,所以要注意小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有任何松动。(2分)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飞跃、发展。(1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到了整改落实的关键阶段,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强化责任意识,不能松懈大意。(2分)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要防止缺乏量变准备的“偷工减料”,又要做出科学合理安排。突出“机遇意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的原理大致范围固定,以我国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我国的政党制度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材料反映的问题主要是从党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治不良作风等行为中进行概括。党这样做的依据,学生需要系统回答党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党坚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释。从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等方面系统回答。 (2)该题的原理指向性明确,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并能结合题干内容加以分析。“不能有一点点松懈”注重量的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一鼓作气”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要一以贯之”,不能忽视量的积累。学生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具体加以考虑。 考点:本题考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高到30%。人们期待着国有资本收益能够真正用于解决惠及百姓的重大问题,尽早实现“用之于民”。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2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970.83亿元,支出929.79亿元。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50亿元,远少于用于央企本身的资金。

(1)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分配的知识分析,提高上缴比例的合理性是什么?(10分)

材料二  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健全、“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薪酬和职务消费过高等痼疾,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还不够,群众意见强烈。

*注:“三项制度”是指正在推进中的企业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工资分配的制度改革。

(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企业应当如何解决上述问题?(8分)

材料三  专家指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并更多用于保证和改善民生,是国企应尽之义,也符合百姓之盼。但也应该看到,国有企业“卸包袱”、发展新兴产业等都需要资金投入。同时,企业发展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有差别、分步骤地逐步提高缴交比例,符合实际情况。有利于避免“杀鸡取卵”.

(3)运用“探索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有差别、分步骤地逐步提高上缴比例才符合实际情况”?(10分)

 

查看答案

我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上述宪法的规定

A.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B.是加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

C.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D.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查看答案

中国领导人曾经对中美两国的关系说过:太平洋够大,足以容下中美两国。对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可作的理解是:

A.中美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          

B.中美两国的发展不会产生利益的冲突

C.中美两国是多极化中重要的一极    

D.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是时代的主题

 

查看答案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的梦归根结底就是民族的梦,人民的梦。其内容就是民族的追求和人民的抱负。

材料一  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公平正义、个人自由发展,被视为理想社会的核心标准。在经济科技发展方面,GDP蝉联世界第二让中国初步实现了经济梦,“蛟龙”号让中国实现了深海梦……在个人发展方面,莫言实现了自己和国人的文学梦……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阳光照亮了现实,我们同样取得重大进步。但是,圆梦路上,尤其是在收入分配、教育均衡等方面,我们依然任重道远,应不失清醒的头脑,努力前行。

(1)圆梦的征程中,我国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方面的公平正义。(12分)                                               

材料二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离不开世界,“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2013年,中国领导人频繁亮相国际舞台,传递“中国梦”的美好声音;五大洲政要来宾密集访华,高层互动引领国家关系健康发展;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博鳌亚洲论坛等多边官方、民间活动相继举行…中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如何为“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繁荣”作出努力,从而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10)                                                                 

材料三:经过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 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作用。(8分)

 

查看答案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满分5 manfen5.com

注:①国际上,当一国(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55%左右,发达国家为60%。当人均GDP45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70%左右。②中国人均GDP:2009年3700美元,2012年6500美元。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