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进十八大报...

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进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省,引起了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既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发展方式粗放等密切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美丽中国”既大又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当先行。青年学生要做美丽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生活方式以推进生态文明的经济意义。(12分)

(2)请你为所在地区设计一个宣传活动(4分),并指出其文化生活的理论依据。(8分)

 

(1)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利于促进消费方式转变,提高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改变生活方式,做理智的消费者,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有利于引导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活动:文艺演出、摄影展、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各种宣传活动等。 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渊持久的;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文明风尚,人民群众是主体;提高道德修养必须重在行动,脚踏实地。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材料,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生活方式两个角度阐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该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和理解,并在准确解读问题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要点进行回答。 (2)为本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设计一个宣传活动,可采取多种方式。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设一定的文化环境和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各种活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考点:本题考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作为未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一   2008年至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小城镇既是城市的产业、文明、文化向农村辐射的基地,又为农村提供了劳动力转移、人口转移、产业升级、质量提高的空间载体。这些小城镇还在特色中融入生态环保、低碳节能、循环经济等现代元素,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城镇化建设与所在地的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政府应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革户籍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承担起重要责任。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家加快小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公民和政府在小城镇化建设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8分)

 

查看答案

与以往的哲学派别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科学的实践观点          D.矛盾的观点

 

查看答案

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二者的同一性

 

查看答案

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查看答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两大阵营分别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