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发展状况
图1
中国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与欧、日系市场份额比较
图2
注:1978年我国年产汽车14.9万辆,2008年我国年产汽车934.25万辆,居世界第二。
材料二 2012年1月1 4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提出:降低征收车辆购置税,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购买微型客车给予财政补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发展自主品牌,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生产。
(1)总结概括出图1和图2反映的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4分)
(2)如果你是我国某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的老总,试根据图表和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企业发展拟定出合理的发展策略。(9分)
(3)有人认为“财政补贴是我国汽车产业振兴的唯一手段”。试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9分)
(16分)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丽中国”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吸收了世界各国绿色、低碳等发展理念,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拓展和创新。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孕育并提升民族的持久创造力,有利于赢得当前和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材料二 工业化、城镇化在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导致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河流污染、生态脆弱……一边是开发仍在快速推进,一边要留下更多空间,矛盾如何解决?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既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发展方式粗放密切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1)分析材料一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的。(8分)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最近,“美人”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这些“美人”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深受感动与震撼,他们体现了我们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也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材料二 善良为“美”,助人为“美”,奉献为“美”,尽孝为“美”……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内涵。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多样化以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人们对“美”又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美有更新理解的哲学依据。 (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要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说明在推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应怎样处理好古今中外文化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学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某班同学搜集资料后,在政治课上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中国共产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的,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
同学乙:我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
同学丙:我国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三位同学的观点分别加以分析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3分)
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了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
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要求,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只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
(1)分析上述材料和图示,概括说明准时制生产的直接目的和社会效益。(3分)
(2)某企业以信息化带动生产经营。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12分)
目标 |
效果 |
体现的企业经营策略 |
为订单而采购 消灭库存 |
呆滞物资降低了73.8%,仓库面积减少了50%,库存品占用的资金减少了67%,库存资金周转期间从30天降到12天以下。 |
①
|
建立起全球供应链网络 |
供应商从2300多家优化到800多家,国际化大供应商比例上升至72%,并被吸引来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
②
|
实现生产经营准时即时及时 |
网上查询销售进度和库存,及时补货,即时采购;网上管理生产材料4小时内到达工位,即时配送;按照订单需求进行生产,及时交货,中心城市实现8小时到位,邻近省区24小时到位,全国4天以内到位。 |
③
|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要让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要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6分)
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仅为工业的五分之一。在农业领域,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一是城乡之间存在“数字鸿沟”;二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薄弱;三是“信息孤岛”现象非常严重;四是信息技术应用仍严重滞后;五是农业企业信息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现代化成为“新四化”短板,核心原因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滞后,推进农业信息化已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挑战。
(4)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推进农业信息化方面应该怎样有所作为?(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