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有一则寓言: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混沌之死,在于南海之帝、北海之帝与混沌无法沟通,仅凭常识和经验就采取单边行动。从哲学角度看,南海之帝与北海之帝错在
①没有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③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不懂得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一次性物品的大量使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告诉我们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B.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D.人们可以改变联系的客观性
“万物生长靠太阳”,以往人们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最近科学家却发现,在可见光不能到达的4000米深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下,依然存在着大量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③对真理的追求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知名学者王立群说,艰苦的人生让经历者获得了常人不知道的人生感悟,这就是阅历的力量!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深理解它。苦难是人人不想经历的,但是,经历的苦难又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这种财富谁都不想拥有,但是,上天“赐”给你时,你却不得不拥有。这就是说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事事需亲身实践
③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④回避矛盾也是解决矛盾的具体做法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下列观点中,能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见右图)最上方英文“NANJING”中的两个小写“n”巧妙勾画南京明城墙城门,外围又用线条镂空透视勾勒出了江南民居的轮廓。会徽充分表达了南京敞开胸怀欢迎各国青年,与世界友好交流,成为青年欢乐之城的美好愿望。南京青奥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
①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会徽设计者的奇思妙想是会徽创作的源泉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④会徽的设计反映了南京独特的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