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 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近代思想家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
①都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认识的对象
②都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则
③都认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④都带有明显的形而上学的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是指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上学这“两个对子”。 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①理在事先一一断章取义 ②形存神存一一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一一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一一刻舟求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 ③④
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④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由于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通过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容易使得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偏强;同时北半球出现异常大气环流,极地地区和极地外的中高纬地区气压场形成“南高北低”形势,冷空气滞留极地等,导致我国今夏出现“南旱北涝”的局面。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③客观事物的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 ④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古语强调“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下列内容与此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春秋·孙子)
②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皆有常体矣。 (战国·荀子)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战国·韩非)
④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西汉·董仲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