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是我国最大的政治,关注“两会”就是关心家、国和自己。从席卷全国的“两会热”中我们看到了国人心中厚重的“两会情结”,从“涨工资”到”看病难”、“上学难”,再到雾霾天气、污染问题,再到腐败问题 … 人们对“两会”关注点日趋多元化,国人的“两会情结”表明 ( )
①公民积极参政议政,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素养的提高
③国家机关充分重视公民的政治诉求 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A. ①③ B.①④ C.②④ D. ②③
城市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伤害和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城市生产生活秩序。2012年10月,某地出台了维护城市安全的相关措施,并进行公示以征求群众意见。作为公民,你认为下列参与方式恰当的有( )
①投票表达自己对维护城市安全的相关措施的态度,行使表决权
②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对城市安全措施中不完善、不合理之处提出批评、建议,行使监督权
④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措施的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3年,微博反腐可谓风生水起、格外耀眼。3亿多微博用户通过互联网发表意见和建议,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使虚拟的网络变成反腐“正能量”的聚集地。这表明微博反腐是( )
A.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一种形式 B.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有效渠道
C.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 D. 公民行使基本民主权利的新途径
近两年来,政务公开、开门立法,政府在公开中走向民主;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使政府的决策更加透明,公众参与度大大提高。这表明( )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就是人人当家作主 ②人民民主意识和执政能力增强
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④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十二五”规划纲要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受到了各界瞩目。“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材料一:
中国居民消费率与OECD平均消费率对比情况

注:①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②OECD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
材料二: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在收入分配中出现了一些问题。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之差是2.57倍,到2009年达到3.33倍;2000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到2005年已增至4.88倍,而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2008年西部的贵州与东部的浙江人均GDP之比为1∶3.3。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4分)
(2) 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内在的经济联系?结合材料,并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6分)
(3)有人认为:“讲效率就没了公平,讲公平就没了效率”请就这一观点加以评析(5分)。
材料一: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生活,带动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住房、就学、就业需求的急剧增加。据统计,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投资2.5万元,每建设1平方公里的城镇基础设施可带动1.5亿元的投资。
材料二:2011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市人口历史性地超过农村人口。大量人口转为市民后,消费水平与方式在发生变化,从买房、买家电、教育文化娱乐到吃穿用行,会产生巨大的消费转换效应,城镇化所能带动的内需是不可估量的。
联系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财政作用的有关知识,简述城镇化进程对我国扩大内需的意义。(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