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013年10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普涨推动,2013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创近7个月来新高,高通胀压力仍值得警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一般来说,纸币的过量发行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②国家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要采取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
③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会推动所有商品价格上涨
④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甲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15个单位;乙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5个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②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③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
④如果整体经济不景气,则乙商品的生产会先受到冲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走高的预期会
A.缓解国内劳动就业压力 B.弱化我国公民出国游的愿望
C.吸引短期国际资本流入 D.促使我国外汇资产获得增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购物因其价格便宜、方便快捷等特点正悄悄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对于网上购物的正确认识是
A.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B.可以节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从而节约社会劳动
C.突破传统商务的障碍,以更高的效率实现资源配置
D.意味着电子货币作为货币的一种形式,使货币职能发生了变化
据新华社报道,新西兰初级产业部8月3日宣布,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旗下部分产品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可能受污染的产品被用于婴儿配方奶粉和运动饮料的生产。 国家质检总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与新西兰驻华使馆取得联系,要求新方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问题产品影响中国消费者健康,同时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
运用《经济学常识》中马克思的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严厉打击伪劣产品的理由。(12分)
2012年3月5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1930年关税法》修订案,明确赋予美国贸易执法部门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商品征收反倾销或反补贴关税的权力,以便对中国和越南等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并对“中国制造”的低价加工出口产品进行打击。众议院6日投票通过此修订案,从而扫清了美国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法律障碍。中国政府认为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无助于美国解决自身经济问题,也会严重损害自由、开放、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分析美国上述做法的错误所在。(12分)
(2)此事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启示?(9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