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和谐已成为时代永不落幕的主旋律,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和谐已成为时代永不落幕的主旋律,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12分)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3分)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团结的原则,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3分)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和持续发展。(3分)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兼顾国家利益和当地少数民族利益,要把自力更生与国家帮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挖掘内部潜力,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设问的切口小,直接考查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与记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民族的团结需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需要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和持续发展、需要兼顾国家利益和当地少数民族利益,要把自力更生与国家帮扶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从科学发展观内涵中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以及根本方法等方面展开叙述。 考点: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相关发达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为完成减排指标,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减排份额交易机制。发达国家从中可获得投资收益和减排份额;发展中国家则可以获得相关的先进技术和资金,促进节能减排。这表明                                    

A.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     

B.开展国际竞争,有利于形成多样化格局  

C.各种力量相互依存,有利于实现和平共处    

D.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

 

查看答案

2012年9月10日起,中国有关部门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就本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发表声明。10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对于国际争端,中方历来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但是我们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就是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上,我们绝不会退让。中国政府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任何外来威胁和压力都丝毫不能动摇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意志。

请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分析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11分)

 

查看答案

2013 年4 月20日 ,发生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的强烈地震,牵动着党中央的心,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 ,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尽最大努力抢救和医治受伤群众,妥善安排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加强舆论引导,客观发布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情况 。 

运用政党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芦山抗震救灾工作怎样发挥领导作用。(10分)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掀起新一轮区域开发开放热潮。山东省提出要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东部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在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

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山东省政府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理由。(8分)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五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3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13年6月29日 

请运用政治常识的相关内容分析这一政治现象。(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