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9日凌晨,台风“布拉万”袭击哈尔滨。预警信息,在快速传递。市政府应急办通过市电台、电视台、交通台、短信平台、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强降雨信息提醒市民减少出行,做好防范工作。风雨的洗礼,检阅了这座城市的应急能力,也淬砺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风骨。如果要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转变职能,政府性质逐渐改变 B.执政为民,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C.以人为本,政府服务更加完善 D.重视安全,政府职能日益多样
下列说法中,不能正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点和优势的是
A.我国民主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B.民主是全民的,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C.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D.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012年8月,国务院决定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我国行政审批“瘦身”步伐不断加快。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减轻行政权力部门的责任
C.打破行政权力与公民自决的边界 D.降低行政权力运行的成本
近年来,网络已成为反腐的重要渠道,许多要案最初都是通过网络曝光的。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增加了网络、传真等举报渠道,打击报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
①要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强化专制职能 ②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③民主与专政是根本对立的 ④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制保障,具有真实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4分)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剧烈变革时期,在日趋多样多元的社会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创办了《感动中国》这一人物类年终盘点节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对于感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感觉。但是,感动,一定是与付出和奉献有关,一定是属于整个社会群体感同身受的一种心理体会,是能让绝大多数人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判断。《感动中国》节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抓住了当今时代文化需求变化的脉搏,顺应了广大人民崇尚美好、构建和谐的心愿,铸造起一个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精神品牌”。
材料二 2013年感动中国的广西桂林的小学生何玥,汶川地震时,她把自己的零花钱全捐出去;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生病后,老师和同学给她捐了2000多元,她要求父亲把捐款捐出去。《感动中国》创办以的11年间,评选出100多位这样的“感动”人物和群体,无数次让我们泪眼婆娑,怦然心动。他们执著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他们传递的社会“正能量”,已经催生了更多共识,凝聚了更多正气,引发了人性光辉的相互温暖与内心情感的共鸣共振。
(1)上述材料折射出我们应如何认识人的价值?(5分)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感动中国》成为当前引领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精神品牌”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感动中国》节目产生的社会影响。(9分)
“爬上一个台阶需要两个人帮助,一个是用肩擎你的人,一个是用手拉你的人。”这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C.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D.发挥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