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互联网迅猛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如今很多人成为了“换客易物联盟”的成员之一。他...

互联网迅猛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如今很多人成为了“换客易物联盟”的成员之一。他们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所需求的物品,然后等待网友来交换。“换客”所换的

A.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使用价值

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价值

 

D 【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本题材料中“换客”所换的产品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故它们具有价值是商品。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两项说法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具有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充分条件,故B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的含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网络是人们交流、信息共享的重要媒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微博最大的优势是方便、快捷,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微博已成为加快传播、拓展文化空间的极好工具;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不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材料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问政平台已经成为网络议政、民智汇聚的重要阵地。2013年,H省欢府有关部门重点创新构建微博、论坛与问政平台的连接通道,及时汇集大型缘合性门户网站的各类沙及民生的信息,将“网络问政平台”打造成一个传递民声、了解民情、福泽民生的信息平台,使“网络问政”全面提速。

材料三  近年来,互联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一些网站和运营商为了获得利益,肆意传播不健康信息,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和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全国“扫黄打非”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扫黄打非”专项行动,要求工商部门加强监管,公安部门要坚决打击违法行为,对触犯刑律的个人和企业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贵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的认识。(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打造“网络问政平台”的意义。(12分)

(3)有人认为,网络传播不健康的信息,应该对网络予以取缔。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知识对此观点谈谈你的认识。(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满分5 manfen5.com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

材料二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这对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形成巨大需求。专家指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同时,城镇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12分)

 

查看答案

漫画《这里没有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运动和静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查看答案

2013年9月21日消息:上海科学家与国际同行合作,发现黑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来者不拒,而是非常挑剔。大部分的吸积流在进入黑洞的势力范围后,在往黑洞下落的过程中损失掉了,这些损失的气体以外流形式逃出了黑洞的俘获。但这一理论证明只有获得观测事实,才能给15年来争议不断的科学猜想画上句号。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③对真理的追求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当地时间2013年9月20日晚,首次作为中国外长访问美国的王毅在美国演讲:中国维护钓鱼岛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针对当前中日两国的局势,有网友发表言论说:“中日两国的局势是变幻莫测的,想把握住中日两国的局势变化那是徒劳的。”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有

①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②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

③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