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下列说法中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

下列说法中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②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③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④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知行》)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选项中的“不行不至”、“不为不成”、“权”、“度”、“行”均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强调我们不能夸夸其谈,也是要重在行动,但是与题意不符,没有说实践对认识的重要性,故答案应选D。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

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客观实在

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

C.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们可以建立或创造一切联系。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查看答案

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统一表现在

①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界限是明确的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④真理与谬误是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这段话生动的说明            

①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②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

③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④上帝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D.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查看答案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