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

(26分)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满分5 manfen5.com

注:①国际上,当一国(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55%左右,发达国家为60%。当人均GDP45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70%左右。②中国人均GDP:2009年3700美元,2012年6500美元。

材料二  2013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有关专家到北京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他们进行座谈。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城镇化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材料三  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意听取各领域专家的建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启动城乡户籍改革,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材料四  长期以来,人们对城镇化、城市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传统文化会阻碍城市化,要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就必须摧毁“旧的文化”。2013年5月初,记者调查发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但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正在消失或遭到破坏。为此,很多专家呼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地方的历史风貌惨遭破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多是些所谓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一些城镇、村庄甚至都变成了“同一张脸”,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山东省委省政府做法的政治意义。(6分)

(3)有人认为,“城市化进程与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不可能兼顾的。”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此观点。(10分)

 

(1)①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增长态势,城镇化率逐年提高。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率密切相关、相互促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并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应积极促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4分) ②积极作用: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有利于扩大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利于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分)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②通过专家咨询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③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④启动户籍制度、推进城镇化,体现省委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省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6分) (3)①城市化进程与传统村落的保护既存在矛盾,又存在一致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城市化进程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而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和经济支持。③文化与经济相交融。传统文化的保护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④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做到二者兼顾。同时,应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保持各地的文化特色。(10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第一问是图标题,图标题遵循横向看差距,纵向看变化,题中经济和城镇化在增加,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滞后,落后经济发展。最后要得出结论,就是要促进城镇化。(2)本题有一定的难度,教材没有固有的基础理论表述城镇化带来的意义,需要结合题目,对教材知识进行加工,因为城镇化问题是一个影响范围非常广的问题,即会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设问就可以转化为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而关于这个问题教材是有明确的理论的。(3)根据题意,对设问进行解读,城市化就是发展经济,保护传统村落就是发展文化,题中观点二者不能兼顾,实际就是讲文化与经济不能同时发展,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二者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经济发展对文化发展很重要,文化发展对经济发展也很重要,同时运用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原理进行分析二者关系;另外文化自身的发展,还牵涉到文化发展与继承之间的关系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我国的政党制度、民主决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科学民主执政、政府依法行政、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设立至今已有22位科学家获得此项殊荣。翻阅历届大师的先进事迹,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惊人的一致:坚守理想、钟情事业,耐住寂寞、拒绝浮躁。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B.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C.追求真理需要远离社会生活、注重自我修养

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指引

 

查看答案

《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变”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

A.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不存在终极真理

 

查看答案

“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满天的星斗;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经典中的智慧;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面对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这种对生活的感悟与下列选项中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C. 把握分寸,过犹不及                 D.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查看答案

文化领域近些年出现了一种不均衡现象:一边是艰难度日的公益性文化,一边是越来越“精英化”“高端化”的演出市场和文化产业“大投资”“大项目”“大手笔”。过分强调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不少评论家看来是一种“分裂式的改革”。下列选项与“分裂式改革”错误相同的是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B.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D.未雨绸缪,统筹兼顾,科学发展

 

查看答案

山东省为推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实施农村文化“百千万”计划,评选培植了百个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千支农村优秀文化团队、万名农村优秀文化人才。积极培养农村优秀文化人才的依据是

A.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           

B.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参加实践活动逐渐培养

C.农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虚心向群众学习    

D.先进文化具有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