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假羊肉”、“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信心频受打击。一个个让人触目惊心的真相,使得大众不得不对食品生产商产生强烈的愤怒感,也不得不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审视当今的问题食品企业。
材料二: 餐桌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开销就达3000亿元,挤占了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为此,中央出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系列规定,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查餐桌浪费。近来,一场拒绝“剩宴”的“‘光盘’行动”在民间迅速展开,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杜绝身边的浪费。
材料三: 结构性减税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了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人税费负担:全国924万余户个体工商户无需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许多个人也因所得税起征点升高而受益;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和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减税;对蔬菜的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减轻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税收负担。
(1)结合材料一简略指出食品安全问题会带来哪些危害(8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活动 (6分)
(3)根据材料三,运用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分析结构性减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8分)
近年来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成为老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注: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3%是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议: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
材料三: 2012年6月8日,央行近4年来首次降息,7月6日央行再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到一个月两度降息显示出国家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决心。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种状况若得不到明显改观对我国经济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8分)
(2)阅读材料二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拉动力?(12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国家货币政策空间打开的认识(8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新“两个凡是”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A. 坚持全面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 坚持协调发展 D.坚持可持续发展
某村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30亩果园,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后,他将这30亩果园转包给了李某,每年都会从李某处收取承包费。张某用积累的资金购买了一辆客车跑长途运输,张某致富后不忘乡亲,自己出资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关于材料中的各种收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张某承包果园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②张某从李某处的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所得
③张某从李某处的所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④张某从事长途运输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目前,我国的金融业基本上是由国有金融机构垄断。2012年3月,国务院决定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鼓励试验区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此次金融改革
①是为了发挥村镇银行制定农村金融政策的作用
②有利于整合金融资源,增强金融机构活力
③促使村镇银行把向中小企业的贷款发展成为基础业务
④有利于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于经济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下面漫画中农民增产不增收,是因为

A.市场上等价交换原则没有得到贯彻
B.农民没有准确把握市场规律
C.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D.市场交易秩序混乱,缺乏诚实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