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十年国民经济的变化情况(2002——20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十年国民经济的变化情况(2002——2011)

比较项目

年均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总量

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及位次

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

基本情况

10.7%

由10万亿到40万亿

由4.4%到10%

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

超过20%,高于美国

材料二   中国经济十年城乡居民生活变化情况(2002——2011)

比较项目

人均收入(元)

恩格尔系数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2002年

7500

2500

37.7%

46.2%

2011年

19118

6194

36.3%

40.4%

 

注:近几年住房、汽车等大额家庭消费进入普及阶段,教育、医疗、通信、旅游、文化等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材料三   1990年——2010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1.7%上升到12.9%,企业资本收益从34.9%上升到42.1%。而居民劳动报酬从53.4%下降到45%。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最高与最低相差15倍左右;收入最高的10%人群与收入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上升为2007年的23倍。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出什么经济现象,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反映的问题,请你为国家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建言献策。(8分)

 

(1)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美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显著调高,消费结构大大改善。我国经济增长是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的物质基础。(3分)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调整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或适当调整国家和企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④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或打破行业垄断,缩小收入差距)  ⑤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共8分,每点2分,写满4点即给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是图表题,要从表头、项目、数据和小注的信息中加以概括。题目要求分别概括两图表反映的经济现象,并回答两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材料一体现的是我国经济的发展,材料二体现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改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结构改善是两材料的联系。(2)首先要对材料内容加以概括,总结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明确我国存在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从怎么样做的角度组织答案。学生可以从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缩小城乡行业区域间的收入差距等方面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个人收入分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正能量”原为物理术语,经过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传播,现在已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一现象表明(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

①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有关部门给莫言的祝贺信中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造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由此可见(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也有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还有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等等。在这些道德人物身上,我们感受到(   )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民族精神是各种文化的“主心骨”

C.应坚持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    

D.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和先进性

 

查看答案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   )

①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②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