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出口外向型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30元/件,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按6美元/件的价格出售商品。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其他条件不变,为保持相同的利润水平(利润=价格-成本)和价格,该企业要将成本控制在
A.26.4元/件 B.24.6元/件 C.25.8元/件 D.28.5元/件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媒体用“北京镑”一词感叹中国游客强大的奢侈品消费能力。其实,这只是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的一个缩影。不少经济界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出台减税政策,将数额巨大的海外奢侈品消费拉回国内。下列图示(D1表示减税前,D2表示减税后)能够准确表达这一思路的是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的是
①减少合理需求 ②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③增加有效供给 ④加强监管,稳定物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有三种不同情形:1克黄金 = 一只羊;一头牛先换5克黄金货币,再用黄金货币换回
农具;1克黄金=184人民币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三种情形下的黄金都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B.人民币执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
C.三种情形下的黄金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黄金是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产物
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绣球,过去一直是壮族少女赠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现在广西百色市的许多壮族人家把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边售卖,甚至销售到了欧美。上述材料表明,绣球实现了
A.从劳动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B.从商品到货币的惊险的跳跃
C.从使用价值到价值的转变 D.从物物交换到商品流通的转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某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GDP增长11.2%,财政收入增长16.1%;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3.7%,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2%,奢侈浪费之风抬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5%,万元GDP能耗下降5.5%;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土壤、水体质量下降;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模扩大,一些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引发争议。
材料二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崇廉尚洁在社会蔚然成风。
(1)结合材料一,简述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致性。(10分)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对材料二的举措进行评论。(1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