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某国生产的甲商品价值量为60元,今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该国某企业去年单位时间的价值总量为120元,今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60%,若其它条件不变,则该企业今年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比2012年增加了
A.24元 B.40元 C.72元 D. 48元
《汉书.食货志》记载:“籴(dí,买进谷物)甚贵,伤民;甚贱,伤民。”近期,“十元钱两根大葱”“卷心菜八分一斤愁坏菜农”等报道时有所见。这说明规定
A.农产品的价格变化由流通环节决定 B.农产品的价格应调控在合理范围内
C.农产品“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 D.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由价值变动引起
2012年12月2 日,纽约市场油价跌破每桶47美元,创下三年半来新低,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而导致了国际市场原油需求下降。由此可以看出
A.商品的价格处于不断的波动中,无规律可循
B.价格与需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C.生产决定消费,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D.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9月29日正式挂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试验区将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陆续实行一系列改革政策。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说明下表所列试验区政策的重要意义(6)分
|
特殊政策 |
重要意义 |
|
对投资与贸易由“重审批、轻监管” 转变为“重监管、轻审批”。 |
① |
|
拟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如利率市场 化、汇率自由汇兑等。 |
② |
|
拟采取税收优惠,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相应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 |
③ |
材料二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任务是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实现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什么能够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7分)
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我们身边的财政”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调查、上网、咨询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财政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9分)
材料二 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不同时期我国采用了不同的财政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下表是我国财政政策近年来的变化情况

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说明我国为什么调整财政政策。(8分)
城镇化是新一届政府力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化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主要是因为聚集效应可以使城镇的经济效率远高于农村,即在人口密集的城镇,会产生社会分工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激发创新效应、节省交易成本等,这些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中斯密关于分工的理论,分析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繁荣的原因。(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