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宁波“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荣获由中央党...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宁波“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荣获由中央党校、民政部等有关部门组织评选的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宁波市外来人员100人以上的村(社区)都建立了社会融合组织,社会融合组织是由社区(村)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管理和协调,具有民间性、社会性、共建性、公益性、融合性等特点,立足新老市民共建共促共享,帮助外来人口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新老市民交流沟通、政治参与、共同服务、组织动员和融合共进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模式使宁波市外来人员实现了由“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到“新宁波人”、“新市民”的转变,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宁波实践“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的意义。(12分)

 

①该模式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3分)②该模式创新了公民民主管理的形式,完善了基层民主制度,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意识。(3分)③该模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做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发挥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分)④该模式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需要回答的原理来自政治生活,新老市民指的是外来人员和宁波本地人,他们共建共享,打造和谐社区,体现了一种公平平等、是对社会管理形式的创新;该模式被中央党校、民政部等部门评选为中国社会创新奖,体现了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促进社会和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经济发展有关图表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2012年6月16日,国务院发布《“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材料三  某企业是一家拥有5000万元注册资本的大型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拟在某市投资建设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和垃圾光波热解项目,这些项目每年将处理废旧轮胎60多万条和城市生活垃圾1500多万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请你对材料三中的企业投资环保产业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8分)

 

查看答案

2012年11月25日,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疾病逝世。习近平指出他投身祖国航空事业30年来,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兢兢业业,攻坚克难,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表明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②能力卓越的人,一定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劳动和奉献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精益求精,努力促成事物发展,走向成功  

②划清界限,认识把握成功和失败的本质区别

③求真务实,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揭示共性,寻找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共同之处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查看答案

文化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资源整合,是江苏文化体制改革的“得意之笔”。在江苏,越来越多文化改革的盆景和试验田正变成大面积的“百花园”和“丰收田”。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②各要素内部结构优化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④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9日出席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奥巴马引用中国谚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祝福两国,放眼未来。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