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图表一 图表二 注:①数据来源《国家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图表一

满分5 manfen5.com

 图表二

注: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②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材料二 当前宏观经济最大的风险,不是投资增速的下降,而是消费增速的明显下降。这个下降与我国潜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不相适应。从这个角度看,调控的重点,既要兼顾短期的稳定投资,更要着眼于中长期的扩大消费,要明确把扩大消费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材料三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但目前还有相当多的体制机制、政策安排并不利于消费扩大。因此,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中,需要尽快推进消费政策调整,除了出台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等政策外,更重要的是构建起消费释放的政策体系,争取未来五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翻番。

(1)图表一、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信息。(5分)

(2)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阐述扩大消费的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二、三,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消费的增长。(13分)

 

(1)(5分)图表一表明,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支出不断增加,(1分)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1分);图表二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比消费的贡献率高,(1分),08年以后,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降低,(1分)说明我国需要扩大内需,实现投资、消费、出口经济发展的协调拉动作用。(1分) (2)(12分)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2分)扩大消费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分);正确处理好投资与消费、出口的关系,促进经济协调发展;(2分)扩大消费有助于促进企业生产发展;(2分)扩大消费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分)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分) (3)(13分)推进消费政策调整;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调整消费结构,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需求。(4分) 加强宏观调控;完善鼓励消费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市场监管。(3分) 拓宽就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4分) 提高企业产品的服务和质量;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要回答图表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做题时注意读图表的标题。图表一可以看出,收入等级越高,消费支出也越多。体现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读图表二时注意注解反映的信息。2008年以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受到极大影响。扩大内需显得尤其重要。需要扩大内需,实现投资、消费、出口经济发展的协调拉动作用。 (2)要阐述扩大消费的意义。首先要知道扩大消费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扩大消费有助于促进企业生产发展。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扩大消费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要求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推动我国消费的增长有效措施。实际是要回答扩大内需的措施。材料二主要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去扩大内需。材料三主要从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角度,推进消费政策调整以扩大内需。同时,也可以从企业和消费者角度去回答。 考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2年6月13日《襄阳日报》电子版报道,杭州市政府“让民意领跑政府”,即用杭州市政府的官方表述就是——构建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的“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政府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列席政府常务会议、与市民在线交流等形式,共同讨论重大决策。杭州这一“开放式决策”的做法有利于(  )                                        

①保证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拓宽公民民主监督的渠道

②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③避免政府决策的盲目性,方便市民直接参与城市管理

④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保障市民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2年7月1日,除了西藏和新疆以外,全国正式试行阶梯电价。对试行阶梯电价,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感谢社会各方面热情参与政府价格决策,参与修改完善阶梯电价实施方案。这次阶梯电价的实施方案是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问计于民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        参与民主决策的结果。(  )

A.信访举报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查看答案

2011年10月24日,包括北大、清华等高校专家在内的15名公民联名向总理写建议书,提请国务院审查并修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呼吁取消有关“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的规定。专家联名建议 (  )

①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是通过专家咨询制度行使民主监督权

③表明公民有强烈的参与民主决策的热情和意识

④表明公民履行义务的意识不断增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日前,北京市某市民向市政交通一卡通主管部门投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其公开一卡通卡成本明细、巨额押金及利息去向,这样的“公民之问”(  )

①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②体现了良好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③体现了公民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互联网日渐成为公众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十八大召开前,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煽风点火——传播中国军队国家化。部分网民不知真相,利用互联网传播谣言,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果请你写一份抵制网络谣言的倡议书,你认为恰当的论点是(  )

①公民权利有真实性,国家应当保障公民言论自由 

②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③自由是法律的前提,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④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