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32分)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

(32分)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我国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一: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这对衣食住行、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形成巨大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二:“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快速增加,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2012年11月12日李克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谈城镇化

李克强总理城镇化发展思路框架总结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城镇化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农民工进城。他们虽然在城镇工作,但在劳动就业、工资福利、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购买等方面并未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为不完全城镇化人口。东部某省某中心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求各社区充分发挥社会融合功能,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同历决策过程,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和睦相处。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上图及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1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李克强总理城镇化发展思路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8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社区自治和决策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并为农民工成为完全城镇化人口提出两条合理建议。(10分)

 

(1)我国的城镇化率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中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分)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潜力。(2分)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差距,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潜力。(2分) 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乡差距会缩小,会对衣食住行等形成巨大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4分) ②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城镇化会带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巨大投资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4分) ③城镇化有利于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2分) (2)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提高城镇化质量,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做到了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②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调控房地产和保障房建设,降低城镇化门槛;在政策设计上,更为注重收入合理分配,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内需,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③在空间布局上,城市群是主体形态,加快在中西部合适的地方培育城市群,同时要促进中小城市建设,升级东部地区城市群,用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8分) (3)①积极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管理,体现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保障他们当家作主的权利。②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管理,有利于农民工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贯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③农民工共同经历决策过程,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④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有利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促进社会和谐。(8分) 农民工:努力提高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发扬自主创业精神,实现稳定就业,为城市发展做贡献。(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设置两问。第一问属于图表题,图表题要做到三个“三”:①三读:读图表、读注文、读设问。②三比:纵向比较、横向比较、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③三到:数字到术语、现象到本质、理论到实践。通过比较,不难得出我国的城镇化率逐步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中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潜力。第二问以我国城镇化为背景,考查消费、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以从消息对生产的反作用、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分析,城镇化对我国技术进步、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都有一定作用。 (2)本题要求说明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解答时不仅要回答相应原理,还要结合材料作具体分析,重在“如何体现”多下工夫。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科学发展观,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体现”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所要求的知识不够明确,或者由于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容易导致漏答。另外,此类问题在答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归知识、材料归材料,知识和材料没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形成“两张皮”的现象,易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需引起重视。  (3)本题要求说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社区自治和决策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可以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民主决策和基层群众自治等角度作答;为农民工成为完全城镇化人口提出建议,可以从农民工自身素质、就业观念等方面作答。 考点:本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科学发展观、公民政治参与等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5月2日,习近平在给北大学生的回信中指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习近平主席引申出的“大”与“小”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①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                                         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③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④对立统一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量子霍尔效应具有广泛的应用,最近中国科学家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效应让电子运动服从指挥,不乱跑乱撞,从而降低能耗。这一成果若加以应用,将会使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有望做成现在的平板电脑那么多。材料表明

①人们可以发现并改造规律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③真理是发展的

④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根据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五部门的要求和部署,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2013年3月12日,杭州市联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召开“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部署杭州市深入开展“双服务”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分工安排。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仲灿出席并讲话。

       杭州市“双服务”专项行动采取定向全年和定期集中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力争实现“五个一”目标:收集一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解决一批基层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破解一批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难点问题,形成一批有建设性的调研成果,建立一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从目前看,“走转改”已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一是鲜明地回应了时代关切。面对互联网和新兴媒体带来信息爆炸的挑战,“走转改”能够最大限度帮助我们了解到社会上各种矛盾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我们找到化解和消除这些矛盾问题的关键所在,进而发现和厘清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是有力地坚持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新闻传播理念。一段时间以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集中发表了大量的来自基层、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的主角多是普通百姓。

三是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的青年编辑记者队伍。参加“走转改”的编辑记者们大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在艰苦、艰难和艰险的实地采访中,一方面磨练了作风,积累了报道经验,提升了新闻素养;另一方面,乡村的贫穷落后,民间的疾苦羸弱,又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净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走转改”活动对创新新闻报道的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说明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对青年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10分)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简要回答,为了使这项活动开展富有实效而不流于形式,对各个部门提出哪些要求?(12)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许多年轻人对此乐此不疲,商家更是乘机造势,促销牟利。而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被人遗忘,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这些传统节日拥有的丰富文化是涵已经严重蜕变。面对西方节日严重冲击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现象,不少民俗专家忧心忡忡,但也有人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应顺其自然。

   材料二  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与开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汉唐时期至夸,清明文化在开封历代传承、生生不息。为了弘扬清明文化,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和文化精神,开封市连续多年举办清明文化节,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城市气质,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1)“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应顺其自然。”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对该观点作简要评析。(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开封市是如何正确对待清明文化的。(8分)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海洋渔场280万乎方公里。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海洋情结,秦汉时期,我国的海洋渔业、海水制益业和航海业就有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已超过4.56万亿元,但海水养殖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原生态海产品、粗加工海产品比重过大,赤湖灾害日益频繁,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集中批复了天津、山东、浙江等8个省(市、自治区)的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材料二  当前,海洋成为世昂各国关注的焦点,各国纷纷围绕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制定和完善海洋法律体系。不少专家呼吁全国人太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基本法》。2011年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基本法》的议案。

(1)结合材料一,指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并针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为什么要加快制定《中华人强共和国海洋基本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