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中华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中国的八大菜系各有...

(26分)中华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中国的八大菜系各有其特点和渊源,湘菜以辣菜著称,闽菜以海鲜见长,且各菜系相互借鉴,如浙菜系善用北方的烹调方法将南方丰富的原料做得美味可口,“南料北烹”成其一大特色。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和陶瓷餐具等,不仅影响周边国家,而且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色、香、味、型外更讲究科学和营养,并产生了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如今吃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吃的是美食,品的是文化,收获的不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愉悦和丰盈。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800万吨,价值2000亿元,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时下,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一些普通公众、餐饮业者、公益组织参与其中。拒绝“剩宴”提倡“光盘”成为更多人的共识。随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细流必能汇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

(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中国饮食文化的价值。(8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提出建议。(6分)

(3)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拒绝‘剩宴’提倡‘光盘’行动”的认识。(12分)

 

(1)(8分)①科学健康的饮食文化使人心灵愉悦和丰盈,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分)提高人的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②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交流与融合,既有利于提高中华饮食文化的影响力,(2分)又有利于促进了世界饮食文化的繁荣。(2分) (2)(6分)①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饮食文化。(2分 )②要批判继承传统饮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又要“推陈出新”。(2分)③要加强饮食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分)(3)(12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倡导“光盘”行动是由我国现实国情决定的。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3分)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拒绝“剩宴”提倡“光盘”的共识,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良好风气。(3分)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的影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等知识点,第(1)问:考查中国饮食文化的价值,考生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收获的不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愉悦和丰盈”,即可以从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丰富人的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提高中华饮食文化的影响力、世界饮食文化的繁荣)等角度作答。第(2)问:考查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考生注意从传承和发展两个角度进行作答,传承主要是批判继承传统饮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主要是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第(3)问:考查的角度是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点,考生关键是分析材料选择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作答,主要涉及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等知识点,考生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考点: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的影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S省政府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和效益,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该省合理控制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规模,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以增强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等功能。

材料二  S省政府认为,城镇化成功与否,绝非以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来判断。相比“数量”的变化,城镇化应该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即社会公平和协调发展问题。城镇化可以提高社会公平,可以解决农民工和未来更多农民进城后公平分享到公共服务的问题。要防止一味追求城镇化率,对农村竭泽而渔,这就更需要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S省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对解决“三农”(即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意义。(14分)

(2)结合材料二,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政府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出谋划策。(12分)

 

查看答案

从农业免税到个税调整,从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基本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从最低的工资标准的持续提升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加快建设等,收入分配改革已在路上。下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同生产力发展是同步的 

④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凋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英国《自然一气候变化》杂志刊登报告说,中美研究人员对中国秦岭地区气候前景的预测显示,气候变化将使当地不适宜竹子生长,进而威胁到那里大熊猫的生存,未来百年全球升温熊猫或灭绝,研究人员呼吁人们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材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尊重自在联系的客观性,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

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④过去发生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从印刷术诞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停留在二维平面上,而3D打印技术则使“立体印刷”成为可能。2012年的最后一天,全国首家3D打印照相体验馆落户西安高新区。3D打印技术实现了(     )

①对客观事物已认知规律的再创新          ②从自在到人为事物联系的再跨越

③在已有事物联系基础上的再创造          ④对已知事物肯定基础上的再否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东临滨海的齐国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齐文化尚功利、讲求革新,鲁文化重伦理、尊重传统。这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齐鲁文化。齐鲁文化的形成从侧面反映了(     )

A.中华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特征

C.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特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