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2年作为券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牲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广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材料二  广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才巴握广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极力成为  北京、上海之外的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三极;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岭南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  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阐述广东如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12分)

 

(1)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拨款建三馆供免费使用。(3分) ②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开展群众性活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3分)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分) ④抓住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的专项治理。(3分)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文化强省建设必须认识和把握广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推动文化发展。(3分)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抓住了文化强省的主要矛盾。(3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划拨专项资金打造广东特色文化品牌。(3分)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我们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广东文化强省既注重发展个性特色,又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的普遍经验。(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从对材料的把握与理解中找到答题的突破口。题中材料“拨款建‘三馆’供免费使用”体现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题中材料“举办‘开心广场、百牲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体现了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题中材料“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题中材料“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体现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本题要求学生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广东省应怎样推进文化建设。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指的是矛盾的相关知识;其次,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矛盾观点的方法论要求。题中材料“文化强省建设必须认识和把握广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启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题中材料“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启示抓主要矛盾;题中材料“划拨专项资金打造广东特色文化品牌”启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中材料“广东文化强省既注重发展个性特色,又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的普遍经验”启示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矛盾分析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某市就推进中小微企业平德健康发展,作如下要求:为缓解资金问题,提高中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规范市场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高利货等违法行为;同时,为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责令停止和限期改正高耗能、高污染中小微企业。

 材料二  一批中小微企业抓住机遇,取得骄人成绩.他们有的潜心研发高、精、尖的产品,极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的大幅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坚持科学管理,提升竞争力;有的及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品,转型生产新产品;有的根据市场不断调整定位,且坚持以质量增强竞争力;有的积极吸引外资,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并坚持走出国门参与党争。

材料三  某省为支持中小微型企业,省委进行实地调研、征求意见、讨论,促成政府出台支持中小橄型企业的政策措施;省人民代表大会市议、听取、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特别强调重视支持中小微型企业;省政协委员呼吁加大扶持中小微企业力度,联名建议减轻其祝负省委、省人大、省政协的努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徽企业的困难。

材料一中政府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有关做法,体现了《经济生活》宏观调控方面的那些道理。(6分)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小微型企业做法给我们的启示。(10分)

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省委、人大、政协委员的努力为什么能缓解中小微型企业的困难?(12分)

 

查看答案

2012年11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该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做了修改。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说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            

②国务院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③国务院建设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  

④国家政权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国内刚刚起步的公租房建设一直备受瞩目,也受到多个民主党派的关注。致公党中央、民盟中央和农工党中央已分别就公租房和保障房建设问题,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党派提案。建议通过制定《住宅法》等方式,完善公租房等保障房制度。这表明

A.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               

B.全国政协履行了参政议政的职能

C.全国政协及全国人人常委会共同行使立法权     

D.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时候,人们登高远望,总难免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有人在谈及父母时总是心生愧意:  “不仅长年不回家,甚至连电话也很少”。孝心的淡漠、孝行的亏欠,留下不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有的国家通过“母亲节”、“父亲节”等活动,让父母子女间多些交流,积极推广孝道伦理。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广“传统文化中孝道伦理的积极作用”。(9分)

(2)从价值观角度谈谈对提倡孝道伦理的认识并提出青年学生更好地弘扬孝道伦理提出三条哲学方法论建议。(12分)

 

查看答案

(32分)“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12年11月1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摘要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连续三年呈缩小态势。这三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粮食价格稳中有升,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了增产和增收;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种粮等补贴力度的加大;随着外出务工工资水平的提高,选择外出务工的人数增加,广泛从事建筑、电子装配、服装加工等,推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通过转让土地承包权等获得的收入也稳步增长。

材料二  根据刘易斯的人口转移理论(“刘易斯拐点”),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时,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就会产生劳动力竞争,劳动力工资水平由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决定,这时工资会不断提高。目前,城镇用工与农村用工的竞争已经展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山东沿海地区1500元以下的月工资水平,会普遍遇到招工难问题,而2000元以上这种情况就很少,很多农民工开始对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提出较高的要求。

材料三  某地政府针对种植面积大的卷心菜、土豆、芹菜之类的大路菜容易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从最大程度维护和增加农民收益角度出发,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发布全国各地的蔬菜种植面积、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联系客商,为菜农提供“市场导航”服务,指导菜农科学安排和生产。

(1)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12分)

(2)联系材料二,谈谈在应对“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过程中,劳动者和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10分)

(3)根据材料三,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该地政府积极为菜农服务的原因。(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