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打造“美丽江苏”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确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

打造“美丽江苏”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确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综合发展目标,也是每一个江苏人的期盼。

期盼一  “美丽江苏”,生态文明是必然选择。面对浓重的雾霾、恶劣的空气质量,江苏需要反思当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城市生活方式,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让江苏的山更清、水更绿,环境更优美。

期盼二 无论是婉约的小桥流水,还是雄浑的楚汉文化,这些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浸透江苏人的风貌气质,展现出江苏之美。“美丽江苏”,除了物质上的富饶之外,还应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期盼三 美丽江苏,最美的是人。建设美丽江苏,需要有关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也需要每个江苏人积极参与其中,从自身做起,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经济生活》的一个知识,分析生态文明是打造“美丽江苏”的必然选择。(6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建设“美丽江苏”应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6分)

(3)政府有关部门准备开展“美丽江苏我的家”主题创建活动,请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自己可以怎样去做。(6分)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生态文明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紧密相联,建设生态文明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打造美丽江苏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3分)  (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培养文化自信需要传承江苏优秀的传统文化。(2分)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培养文化自信需要立足江苏的实践,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③培养文化自信,必须积极促进江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学习、借鉴全国各地优秀文化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2分)  (3)参与民主决策,为活动的开展建言献策。(2分)参与民主管理,为建设美丽社区做贡献。(2分)参与民主监督,保证创建活动造福于人民。(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准确解读问题要求很重要,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知识,分析建设美丽江苏为什么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江苏,需要协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需要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打造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2)如何培养文化自信,是原因类题目。培养文化自信,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对文化进行创新,要在交流中促进文化的传播。(3)该题原理范围固定,指向性明确。公民的政治参与,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途径,在政府推出的主题创建活动中,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提出建议;可以参与民主管理,为建设美丽社区做贡献;进行民主监督,保证活动为民造福。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发展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公民的政治参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2013年将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在美国,奥巴马以微弱优势再次当选总统;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政治制度虽然不同,但应求同存异,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承担责任。

材料二  在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控制了众议院,他们绝对不愿意向奥巴马妥协,这无疑增加了新总统的施政难度。为此,奥巴马在胜选讲话中指出“美国不是一个蓝的国家,不是一个民主党的国家;也不是一个红的国家,不是一个共和党的国家,而是美国——一个美国。”

(1)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美两国政治制度存在着哪些差异。(6分)

(2) 请简要评析“美国不是一个蓝的国家,也不是一个红的国家,而是一个美国。”(6分)

 

查看答案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阐述建设学习型政党对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意义。

 

查看答案

根据国内外经济运行的新形势新情况,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如下表:

召开时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政策基调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稳经济

调结构控通胀

经济工作稳中求进

统筹兼顾

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

这些调整的合理性在于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查看答案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对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央视评论员杨禹认为刹住浪费之风,关键从三“公”入手:公款、公务人员和公众。这表明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B.刹住浪费之风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事物经过量的积累才能导致质变的发生  

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先导

 

查看答案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价值观决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