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中学生不断扩展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多关注社会和天下大事、学会融入社会等,继续成为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的方向。这启示当代中学生应该( )
① 怀疑一切,与时俱进 ② 坚持辩证否定观,学会“扬弃”
③ 做到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④ 敢于“否定一切”,善于打破旧观念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同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各种挑战不能低估。”这种形势判断体现的哲理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C.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D. 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下列古语中,与右侧漫画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
A. 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有是则有非。(《河南程氏遗书》)
B.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C.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思问录·外篇》)
D.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
2012年11月25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该桥创造了五项世界第一,连接泰州、镇江、常州三市,将更好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长三角发展一体化。这表明( )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利用和改造规律
B. 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D.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发展
2012年我们见证了许多“最美中国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他们爱岗敬业、舍己救人、知恩图报,身体力行传递着社会正能量。人们欣赏正能量,因为正能量( )
A. 是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B. 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C. 能让人获得向上的动力 D.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阅读材料,回答题。
1.“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
A. 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B. 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主观反映
C. 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 D. 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虽有“神悟”,但由于本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辛弃疾并不能解释“月轮绕地之理”及其他现象,他继续问道:“飞镜(指月亮)无根谁系?”“云何渐渐如钩?”这表明( )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B. 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受自身主观因素制约
C. 以事实为依据就能准确认识事物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