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阅读材料...

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阅读材料,回答题。

1.“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

A. 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B. 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主观反映

C. 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     D. 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虽有“神悟”,但由于本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辛弃疾并不能解释“月轮绕地之理”及其他现象,他继续问道:“飞镜(指月亮)无根谁系?”“云何渐渐如钩?”这表明(  )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B. 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受自身主观因素制约

C. 以事实为依据就能准确认识事物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1.B 2.B 【解析】 1.试题分析:词人的想象,是对月亮围绕地球旋转道理的主观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B正确;意识来源于物质,不是人脑自身的,A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没有涉及实践,C与题意无关;诗句没有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说法错误。 2.试题分析:辛弃疾的继续追问,是由于本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不能解释这一自然现象,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B正确;A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与题意不符;C“就能”过于绝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认识具有反复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

A. 坚持以现代自然科学作为基础      

B.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辩证观点去认识世界

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与“存在就是被感知”蕴涵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A.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 气者,理之依也         D.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文化,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的阐释中,最能体现这一“黄金法则”的是(  )

A. 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 外交政策的宗旨

C. 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D. 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查看答案

为提升中国西部沿边开放水平,促进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中央提出充分利用欧亚大陆桥交通枢纽的独特区位优势,在新疆喀什和霍尔果斯设立经济开发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将其建设成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新疆经济增长点。上述举措体现了(  )

A. 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 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D.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

 

查看答案

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探究。甲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思考》《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实践》《完善监督制度改进监督工作》等。据此推断,甲组的研究主题可能是(  )

A.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C.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