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大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

材料一  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大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要求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重申文化强国战略和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材料二  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不仅事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民族精神、道德品质的重大提升。当前,受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面对跌倒的老人无人敢扶,轧伤了的孩子无人敢救;做了好事反成肇事者,见义勇为反而走上被告席……但也应当看到,这只是社会的个别行为和少数现象。社会道德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轨迹,文化强国、文化发展的举措应顺应、遵循其自然过程,也不可超之过急。近来,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而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他们的行为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10分)

(2)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观点。(10分)

 

(1)①生产决定消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扩大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及其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扩大文化消费有利于提高人的科技和文化素养,有利于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建设文化强国是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出现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等现状而提出的战略。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社会道德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轨迹,所以文化强国、文化发展的举措应顺应、遵循其自然过程,我们要遵循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材料二中观点认识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肯定了道德典范的行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1)解读设问,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很明确,即生产与消费、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结合文化产业组织语言即可。其中本题的难度在于解读设问中“转方式”,即要实现三个转变,通过消费,提出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通过发展文化,提高人的素养,提出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找准知识切入点是本题的关键。(2)本题的设问有一定的难度,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这种形式很少出现,学生很容易出现知识定位上的偏差,仅仅理解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其实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就是辩证唯物论,即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定准知识点后,表述准确原理方法论,结合建设文化强国组织语言即可。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经济生活、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点。主要是生产决定消费、转方式、调结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梦幻般的发展屡屡震撼世界。在一些人看来,中国已从地区大国一跃成为世界大国。而就在前不久,作为美国政策制定重要依据的《全球趋势2030》报告提出,中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又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波动。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锤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

①登高望远,用发展观点看问题,这是作为大国的基本要求

②宁静致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保持一颗平常心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于求同存异,拥有开放包容胸怀

④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彰显决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绿羊羊,喜羊羊,穿着绿色新衣裳。小街走,大街站,有谁需要赶快上。帮助老,扶持幼,宾至如归暖洋洋。”这首童谣也表达了人们对广州亚运志愿者“绿羊羊”的赞许和认可。这表明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不断砥砺自我   

④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南宋蒋捷的这首《虞美人》,描述了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听雨时的不同心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①情随境迁,人的心情总是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②人生在其不同阶段,面对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③人生经历的不同影响听雨时的心情              

④人生难免有挫折,事物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树叶是利用太阳能的高手,如能人工造出“树叶”,能源问题或许就能得到解决。最近的美国科学家诺切拉宣布造出人工树叶。这种人工树叶形状像扑克牌,只需放入水中,置于阳光下,它便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并将这两种气体存储在燃料电池中,以此发电。这个发明被认为是人类寻找替代能源征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这表明

A.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条件,建立起新的联系

B. 创造性思维和合理推论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存在

D.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查看答案

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 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 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 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 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