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上海人陆士瑕在幻想小说《新中...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上海人陆士瑕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建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材料二  2012年1 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

(1)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4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2分)

(3)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更好履行文化职能,请给政府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4分)

 

①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们能够根据现实世界创造理想世界。因此,1910、1920年人们就已经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构想。(2分)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4分)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经过百年努力,中国人民坚持不懈,最终将梦想变为现实。(4分)④“中国梦”在过去是意识创造性的结果,今天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最终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积极力量,使梦想变为现实。(4分)(言之成理的其他观点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4分。) (2)①政治经济决定文化,中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文化反作用与经济和政治,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分)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加强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4分) 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教育和现代科技的作用,使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4分) (学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2分。) (3)只要能够围绕文化职能中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两个角度提出建议均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原理范围固定,考查的知识点较为明确,学生要全面、准确回答意识的能动性特点及作用,并能结合材料内容加以阐释。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分析材料一中人们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构想;从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分析材料二中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分析中国早年的梦想得以实现;从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分析中国梦对人们实践的引领作用和发挥的积极作用。(2)该题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为什么在今天更接近现实,更容易实现。学生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国民素质的提高等角度分析。(3)要仔细解读问题要求,主体是政府,角度是政府履行文化职能,学生只要准确把握这两个条件,选取合适的措施回答即可。 考点:意识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华文化的特点、我国政府的职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春节,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帖子备受关注。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看完文章之后,作了重要批示,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

         材料三 社会上出现了“酷抠族”。“酷抠”是当下的一种流行的抠门,这是一种褒义下的“抠”,因为酷抠族崇尚的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酷抠族精打细算不是吝啬,而是一种节约的方式。酷抠族喜欢高质量的生活,具有很好的审美观眼光和高雅的生活品味。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对材料一、材料三中反映的现象进行评析。(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知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厉行节约的政治学依据。(8分)

 

查看答案

当太阳再次照亮地球时,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谣言不攻自破,这是一个谣言、迷信与流行文化掺杂传播的独特现象。这几年世界经济的风风雨雨,天灾、假说和推测,乃至电影《2012》的逼真都只是诱因,人类对现实的不满、对未知以及不可控事物的恐惧才是主因。22日一切如故,人们应由此更理性地面对人生和世界。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国家应该履行文化职能,提高公民素质  

④落后文化是对社会现实的歪曲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西立伐他汀和脂必清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两种降脂类药,对降低胆固醇有较好疗效。单纯服用适量的西立伐他汀一般不会诱发肌溶解症,日前,法国科学家发现肌溶解症的患者大多是在服用西立伐他汀的同时还服用了脂必清。因此,必须严格禁止同时服用这两种降脂药。这说明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3年新年伊始,号称“史上最严交规”正式实施,“闯黄灯扣6分”的新规是否合法合理,成为舆论争议焦点,有网友运用牛顿力学原理证明无法避免闯黄灯。1月6日,公安部交管局下发通知,违反黄灯信号将“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从哲学上看,“黄灯新规”面临尴尬被动局面表明

①制定法律需要尊重客观规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要依据科学理论制定正确的规则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1890年,美国一位名叫尤金.施齐费林的莎士比亚崇拜者在纽约放飞了他从欧洲带回来的60只欧洲椋鸟。他希望能够把莎士比亚作品中所提到的鸟类都引入到美国境内。如今,无所不在的欧洲椋鸟每年给美国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8亿美元。此外。大量的飞鸟对飞机的飞行也是一个致命的威胁。这对人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对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重视文化的作用

②文化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政府要加强经济职能,斩断与外来物种的不利联系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