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前几年,在和县县城电动自行车以其轻便、环保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青睐,一些企业抓住商机纷纷投产,随着销售业绩一路攀升,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商家不断扩大产量。现在,电动车市场开始饱和,由于效益不佳,一些企业不得不转产,甚至关门倒闭。
(1)结合材料分析电动车企业从生产到规模扩大到倒闭体现的经济学道理。(12分)
(2)请你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12分)
材料一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材料二 就安徽而言,我省经济总量从2004年开始,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是带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动力。数据显示,我省城镇居民收入在过去10年增长2.3倍,年均增速12.6%;农民收入增长2.1倍,年均增速11.9%。不过,进一步分析,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还是有点“成色不足”。
表现在收入增长显著慢于经济增长。剔除物价因素,2002-2011年的城镇居民收入仅增长9.8%,实际增速比同期经济增速低2.6个百分点。同期的农民收入仅增长8.9%,低于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
另外,城乡居民收入相当于人均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城镇居民从105%降至61%,农村居民从37%降至20%。过去投资主导、过度重视大企业的发展模式是收入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
(1)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安徽省如何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出谋划策。(12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的原因。(8分)
2013年铜陵市第一中学的同学们展开了以“幸福铜陵 跨越发展”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同学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亲身体验铜陵的发展与幸福。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材料:
材料一 铜陵循环经济城市品牌效应不断扩大。铜陵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铜陵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特征是“以打造循环产业链为核心、构建区域大中小循环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结合铜陵产业发展的实际,铜陵市政府编制了《铜陵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引领,避免了盲目承接、低水平承接。在战略步骤上,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大突破、五年新跨越”的发展构想。
材料二 铜陵市立足独特的铜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掘传承民俗文化,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坐落在铜陵天井小镇的“安徽民俗村”是一个融江南民俗文化、青铜文化、徽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园区,旨在保护民俗、展示非遗、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成为全省推动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播的又一个重要平台。
材料三: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铜陵实现转型跨越的突破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铜陵市的目标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实现有质量和有效益的增长,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铜陵市保护、发展民俗文化的意义。(8分)
(3)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实现材料三中的目标向铜陵市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12分)
2013年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授予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在主持大会时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获奖者为榜样,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创新成果。这说明( )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④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2年12月中宣部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发扬“走转改”精神,着力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着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坚持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③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④创新精神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12年4月,胡锦涛等领导人前往北京丰台区同少先队员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胡锦涛强调,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是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①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自然是客观的,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