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3年铜陵市第一中学的同学们展开了以“幸福铜陵 跨越发展”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

2013年铜陵市第一中学的同学们展开了以“幸福铜陵 跨越发展”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同学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亲身体验铜陵的发展与幸福。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材料:

材料一  铜陵循环经济城市品牌效应不断扩大。铜陵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铜陵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特征是“以打造循环产业链为核心、构建区域大中小循环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结合铜陵产业发展的实际,铜陵市政府编制了《铜陵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引领,避免了盲目承接、低水平承接。在战略步骤上,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大突破、五年新跨越”的发展构想。

材料二  铜陵市立足独特的铜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掘传承民俗文化,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坐落在铜陵天井小镇的“安徽民俗村”是一个融江南民俗文化、青铜文化、徽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园区,旨在保护民俗、展示非遗、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成为全省推动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播的又一个重要平台。

材料三: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铜陵实现转型跨越的突破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铜陵市的目标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实现有质量和有效益的增长,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铜陵市保护、发展民俗文化的意义。(8分)

(3)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实现材料三中的目标向铜陵市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12分)

 

(1)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铜陵的经济模式被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荐遵循了从特殊到普遍的认识过程。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其决定作用,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打造循环产业链为核心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铜陵市政府根据铜陵产业发展实际编制了规划,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做好产业转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⑤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年打基础、三年大突破、五年新跨越遵循了从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挖掘民俗文化,能够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经济。 ②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保护民俗有利于保护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③优秀的文化塑造人,保护民俗文化,有利于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民俗文化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市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对人才的培养引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实现经济的发展。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铜陵市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④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铜陵市的重点工作,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2分) 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题目设问范围较大,需要从整个哲学生活进行考虑,综合性较强,而且所有使用的观点,都需要一一从材料中提取,需要对材料信息的概括提取凝练能力较强,这其中典型案例全国推广,是比较典型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以什么为核心,从什么实际,规划提供引领,一年三年五年如何,都是哲学题目中比较常见的信息,分别对应出抓主要矛盾,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本题两个基本的思维方向,即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文化遗产和文化自身对政治经济、人的影响,本题的知识切入点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既要从设问中提取有直接相关的知识信息,同时又要抽象思维,由具体到整体的思维上升。(3)根据设问,本题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知识很接近,同时做好两个方面的事情,即与材料的结合、以及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包括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哲学生活、文化生活与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点。主要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传统习俗、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遗产,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外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授予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在主持大会时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获奖者为榜样,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创新成果。这说明(    )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④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2012年12月中宣部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发扬“走转改”精神,着力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着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坚持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③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④创新精神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2012年4月,胡锦涛等领导人前往北京丰台区同少先队员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胡锦涛强调,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是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①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自然是客观的,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64年,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发表了一篇学术理论文章,预言一种能吸引其他粒子进而产生质量的玻色子的存在,这种理论中的粒子后来被称为 “上帝粒子”。当其他粒子相继被发现时, “上帝粒子”始终遁形。2012年7月4日,欧洲核研究组织宣布发现一种与“上帝粒子”一致的亚原子粒子。这一成果证明了(   )

A. 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 科学实验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C.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D. 认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人们更好的改造自然界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这说明(   )

A.人们创造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惊讶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